一个山区小县,
一座客家小城,
古老与现代相碰撞,
绿色与文明相伴相随。
蕉岭宣传片(加蕉华)
扑面而来的是那清新的空气,
吸入口中,融入血液,
传递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世界长寿乡——蕉岭,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
(三及第作为蕉岭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一日三餐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林文虎 摄)
爱蕉岭,因为在这里,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寿乡非遗“蕉岭三及第”,红嫩的三及第汤配以鲜嫩的枸杞叶,加上一碗软糯香甜的丝苗米饭或是腌面,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在这里,品上一杯蕉岭绿茶,淡淡的清香在舌尖缠绕,经久不散。
在这里,喝上一碗美味的红菇粥,暖胃又暖心。
在这里,吃上的每一口冬笋,都鲜脆入味,令人回味无穷。
(蓝坊镇石湖村高礤村青檀古树。汪敬淼摄)
爱蕉岭,因为在这里,可以畅游长潭国家4A级景区“岭南日月潭”,与秀丽山水相看相不厌。
在这里,骑行在绵延20多公里长的石窟河“寿乡画廊”,用乡愁记录下醉美千年古镇新铺。
在这里,走在有着五百年历史的石寨古村的羊肠小道,见证了承载客家人久远的历史记忆和客家人千年辗转迁徙中艰辛。
在这里,漫步高礤自然村的青檀古树园,山鸟啁啾、流水潺潺, 一呼一吸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蕉岭石窟河畔梦里水乡风光旖旎。钟敬丹 摄 )
爱蕉岭,因为在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茂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约80%,土壤平均含硒量为每千克0.7毫克,比国家富硒标准高出75%,是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在这里,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20/10万,平均预期寿命达78.6岁,均超过了“世界长寿乡”主要数据认证标准,擦亮了世界长寿乡金字招牌。
(蜿蜒的石窟河穿过蕉岭县城。林文虎 摄)
爱蕉岭,因为在这里,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总会让人恍惚之间产生到了老革命根据地的错觉。
在这里,登上蓝坊肚战斗纪念园,唤起了苏区的记忆。
在这里,来到红四军入粤首胜纪念公园,伫立在半山腰的擎天耸立的实拳寓意着当时红军入粤取得首胜时体现的团结精神和战斗气概。
在这里,重走石寨村红军路,体验革命前辈走长征的艰辛,当年留下的红色足迹,如今成了蕉岭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里,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感受原中央苏区县的红色文化,让心灵经受一番洗礼。
在这里,赴约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感受田间魅力与客韵风情,对话乡村发展。
(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村口公园。(蕉岭县委新闻组供图))
爱蕉岭,因为在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养育着勤劳淳朴的优秀儿女,培育出代代走向世界的子子孙孙。
在这里,百年名校蕉岭中学书声琅琅,崇文重教之花遍地开,桂岭书院见证了无数英才。
在这里,探访丘成桐祖居地“羊岃 院士之村”,感受院士解决卡拉比猜想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心境,品读其“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的家国情怀。
(蕉岭中医医院内的药房。林剑涌 摄)
爱蕉岭,因为在这里,8个镇中医馆实现全覆盖,69个村卫生站规范建设,足不出户享受健康管理。
在这里,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蕉岭县人民医院、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信息联通,看病更方便快捷。
在这里,着力提升了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水平,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繁花似锦的蕉岭城市景观。林剑湧 摄)
(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该雕塑矗立在“卡拉比-丘成桐空间”广场上,成为蕉岭一河两岸新的标志性建筑。蕉岭县委新闻组供图)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繁华,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舒适,
爱上蕉岭,有一万个理由;
爱上蕉岭,也不需要理由。
图文来源:南方+ 蕉岭县委新闻组
视频摄制:蕉岭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