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的肉桂收获时节,郁南县通门镇各村肉桂山上一片欢腾。此时,村民们正挥动着手中的工具,从肉桂树干上采下一块块桂皮。农家院子里、村中小广场上处处晾晒着新鲜的桂皮,整个镇的空气中都萦绕着浓郁的肉桂芳香,丰收的喜悦写在群众欢快的脸上。
通门镇位于郁南县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83.277平方公里,镇内自然生态良好,山地面积约21.19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5%。近年来,通门镇党委、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引导群众加大肉桂种植规模,走出一条土地增绿与群众增收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靠山耕山,加快肉桂产业发展
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点,通门镇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工作思路,把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土壤、空气、水源等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肉桂种植、加工为主的绿色经济。目前,全镇肉桂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今年新增桂苗育种面积超过50亩,年产桂苗可达1000万株,勤劳的通门人不仅种起了一座定存活取的“绿色银行”,而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的生态效益日益增强。
“我们以前入山耕作靠双腿,农作物靠肩挑背扛,一天下来都开不了200斤桂皮,现在机耕路修好后可以直接通车到山里面,一天下来可以开400多斤桂皮,关键是可以直接用车运回家里晾晒,既省时省工,又省力。”该镇玉堂村村民面带笑容说道。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佛山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两年来,4个省定贫困村的佛山帮扶单位投入资金约196万元,建设农村机耕路约131.5公里,全镇建设“四好农村路”约50.86公里,群众出行条件和生活生产条件得到大大改善,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增加群众收入。
对标现代产业,谋划产业兴旺
“生产烟仔桂、桂枝切片比传统桂皮有更高的附加值。”肉桂加工厂负责人说。
以前,通门镇从事肉桂加工的只有一家桂油厂和一家桂皮厂,均以原料粗加工为主。实现肉桂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关键是抓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转变。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加大肉桂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带动肉桂产业发展,镇内小型加工厂场、收购专业合作社开始慢慢发展壮大。同时,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探索肉桂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镇现有肉桂加工规模企业3家,年产肉桂4000多吨、桂油50多吨,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由佛山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引进的玉堂村肉桂加工厂正在建设,目前已完成消防设施安装,无尘车间正在建设,该加工厂计划生产肉桂粉、肉桂片等产品。镇内的云浮市建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有对外出口经营权,从去年开始把肉桂直接出口,是全市首家将肉桂出口创汇企业。目前,该公司正申报通门肉桂绿色食品认证、肉桂加工质量体系认证,与高校合作研发肉桂采收设备。
借势发力,推动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该镇党委、政府将抓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科学区域布局,规划建设南药(肉桂)产业园,引导以肉桂为主的南药产业发展多元化,推动南药种植、南药深加工、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乡村生态游等多种业态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山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擦亮“绿野仙踪,醉美通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