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路演 | 强“四力”聚合力 云浮融媒再出发

2021-11-06 16:55:59 

 11月5日,云浮市新闻界举办庆祝第二十二个记者节活动,省级新闻奖获得者代表通过新闻路演,展示新闻作品的采访写作体会,展示新闻人矢志不渝对新闻精品的追求。

     

 

       践行“四力” 写有温度的新闻

——以广东新闻奖作品《人们为什么喜欢张家城》为例

云浮日报社 植发炜

眼力:一条短视频引发的报道选题

从2020年5月底开始,一条张家城表演篮球技艺的短视频在网络持续发酵。时至今日,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超100亿次。一条短视频,竟然实现以“亿”为单位的传播量,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这时,记者的“眼力”充分体现,体现在对热点新闻的敏感性上。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眼力的背后是判断力、辨别力。好的题材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采写就是一种浪费。于是,《云浮“张家城现象”观察》深度报道选题应时而生。

脑力:一则报道选题引发的创意策划

6月12日,云浮日报社“云宝迅”采编团队召开选题创意策划会议,深入剖析“张家城”现象,确定3个选题角度:一是人们为什么喜欢张家城?二是云浮为什么会出现张家城?三是社会需要更多的“张家城”。并初步形成《时势造先锋——社会需要张家城》《道德沃土育标杆——云浮“张家城现象”分析》《一枝一叶总关情——社会需要关心关爱更多的张家城》三个报道主题。

脚力:一项创意策划引发的采访行动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经历”。践行“脚力”是创作出温暖人心作品的基础。按照初步确定的创意策划,采编团队围绕3个报道主题,深入基层了解张家城“网前网后”的故事。这是当时“云宝迅”团队的成员,报社领导以及记者陈树清、许舒婷、区伟东、王铭灏、黄泳文以及本人。据统计,“云宝迅”团队6名记者共用10天时间走访10多个点,采访13名相关人员,整理采访录音2万多字。

笔力:一次采访行动引发的情感表达

一是化繁为简,打磨精品;二是采用悬念式标题;三是以“新闻评述”形式呈现。

(一)由原定上中下三篇改为上下两篇(《人们为什么喜欢张家城》《张家城背后的“云浮现象”》);在不改变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以最简单的词句、最共情的节奏、最合适的篇幅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采用悬念式标题,激发读者的一种期盼心理,增强人物通讯的感染力。

(三)以“新闻评述”形式呈现,做到由表及里,深化、升华主题。

后续:一次融媒行动引发的持续精彩

《云浮“张家城现象”观察》报道配以短视频、H5等形式,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反响。市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全市积极探索帮扶弱势群体的“云浮模式”。随后,《云浮日报》全媒体推出“打造首善之城·关爱弱势群体‘云浮实践’”11篇系列报道,把对“张家城”个体的关注拓展到对整个社会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弱势群体。该系列报道获得2020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作品奖二等奖。今年9月1日,《云浮日报》推出《云浮“篮球少年”顺利返校了!》追踪报道,与读者们分享小家城的最新情况,让读者们了解小家城不断成长蜕变的过程。



勇敢尝试是实现创作的第一步

——以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作品《云浮,想见你》为例

云浮日报社 陆致彤

  这是由“要不试试看”的想法而诞生的作品

  2020年2月9日,我被派去采访云城区高峰街道某个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在采访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了一句话:“如果这次疫情结束后,他们想见什么人想做什么事,或许能挖掘一些不一样的故事出来,要不试试看”。在正式采访结束后,我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去问了这个问题。让我意外的是,刚刚还非常冷静地跟我们讲述工作的大哥,在镜头面前一下子就红了眼睛,躲开了镜头,走到旁边背对着我们擦拭他的眼泪,等到心情平复了他才来回答我这个问题,他说他最想见的是家人,他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和家人相处了。在那一瞬间,我想到我自己,想到了单位里通宵达旦奋战着的同事,也想到了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想了很多很多。我忽然发现在那段时间里,每一个人尤其是在防疫一线奋斗着的工作人员在身心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疲惫的极点,非常渴望这一次疫情结束那一刻的到来,但是也因为他们的工作职责,他们选择了自己消化这些令人疲惫的情绪,选择了无私奉献与执着的坚守。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我深受震撼与感动。所以当晚我回到家里,在电脑前敲下了一段文案。这个就是《云浮,想见你》诞生的最初想法。

  这是我们创作团队首次挑战的拍摄风格

  一直以来,我们新媒体中心的原创短片基本都是以轻松欢快为基调去创作。我们知道这种写实完整的制作,我们是非常不熟悉的范畴,无论是从摄制手法、调色、配乐的制作,都是第一次涉猎,所以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一次大胆的尝试。然后在我们经过讨论以后,片子的前半部分应该渲染寂寥灰暗的情绪,表达出云浮因受到疫情的影响散发出来的不安和压抑的状态,再以防疫一线人员的坚守与辛苦付出等画面作为情绪渲染的递进,点出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为云浮这座城市做出了不凡的贡献。

  经过这一次,我意识到作为全媒体新闻工作者,其实也需要抱有这种“试一下”的心态,哪怕我们不成熟、不完美,只要勇敢去尝试,勇敢去求索,那我们就等于是迈出了创作的第一步。



践行“走转改” 做有情怀的记者

       ——以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作品《小村庄的华丽“蜕变”》为例

云浮日报社 游思明

  扶卓村,是云城区河口街一条较为偏远的村庄。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摇身一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采访好这样一个蜕变村,我的体会是:

  走基层:“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

  转作风:“俯下身弯下腰”才能与百姓心贴心

  人下去,心也要下去,作风才能转变,心灵才能沟通。

  改文风:“短、新、实”才能为新闻报道添“魅力”

  改文风不是为改而改,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为了使报道更鲜活生动,更能为大多数群众所接受和喜爱而改。

  从“与我无关”到“让我先来”,凝心聚力齐共建。

  从“烂猪舍”到“小花园”,村民成幸福“拆迁户”。

  从“泥泞坑洼”到“硬底改造”,巩固提升村更美。

  扶卓村只是云浮数百个行政村中的一个。和扶卓村一样,云浮还有许多村庄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凝练精神符号 挺立云浮风骨

——在纪录片中讲好云浮故事

  云浮广播电视台 梅天恩

  获奖作品

  《丰碑之上》2020年度广东新闻奖三等奖

  《铁血龙崖——抗倭名将陈璘》2020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纪录片类二等奖

  云浮符号  具象达意

  《丰碑之上》六集纪录片(总时长93分钟)

  典型的符号化人物  他们是云浮山水孕育出的杰出人物

  唯一性的地域属性  鲜明的地方特色  代表云浮的城市品格

  以系列记录片的形式  有足够的容量承载

  从而完成具象叙述  使之血肉丰满

  《铁血龙崖——抗倭名将陈璘》长篇纪录片(时长57分钟)

  云浮人耳熟能详的传说  有详实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国际化题材的天然优势  云浮对外交往的名片

  硬核的历史故事  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纪录片语言纪实性

  云浮精神  细节浸润

  《丰碑之上》英烈群像  传承英烈精神  感受信仰力量

  历史背景  事件逻辑  口述实录  人的处境  细节的推敲和放大  叙述的合理性

  《丰碑之上》  当事人  亲历者   历史瞬间  思想意蕴点

  摒弃无味的说教  悲喜交加的情绪点  细节立体呈现

  是烈士自己在讲  讲他们的理想  他们的生活  他们的信仰

  曾经的峥嵘岁月  英烈的精神   在人们心中久久停留

  云浮风骨  共情传播

  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

  长篇纪录片《铁血龙崖——抗倭名将陈璘》

  陈璘,明朝抗倭名将,典型的历史英雄人物,民族英雄,是云浮的荣光。他彪炳史册的战绩和爱国情怀,在国内外学界,有着高度共识和深远影响。国际化的题材,对应国际化的叙事策略,英雄的故事,引人共情。

  记录电影的体量和品相,丰厚的情节,严谨的考证,扎实的史实。陈璘是英雄,也是普通人。

  他百战余生,渡尽劫波,有难掩的纯真,也曾面对逆境和困惑。

  充满戏剧性的转折,传记式的结构作离题式的处理。

  展现一个血肉丰满、可以走入人心的陈璘。



感恩遇见你

——浅析《云浮14岁少年单手托起篮球梦》新闻采写

  云浮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朱晓岚

  人物采写特点:

  充分沟通、深入挖掘:结合人物性格,投其所好,把话题带出

  通过其他人侧面反映:采访父母、校长、教师、好朋友

  捕捉细节:如拍摄家城的汗水、家里密密麻麻的球印

  巧用现场音:练球现场音、与好朋友聊天现场音

  活动现场采访特点:

  跟拍主角:全程跟拍张家城,把他的一举手一投足记录下来

  记录现场音:张家城与CBA队员对战、见到偶像时的激动表现

  突出重点:细节描写张家城与队员的互动、CBA队员对张家城的关爱与肯定

  巧设场景:张家城向偶像易建联索要签名

  深掘人物后引发共情:

  张家城精神:励志、拼搏、勇敢、乐观

  云浮人精神:积极、拼搏、奋斗、追梦

  记者初心:践行“四力”

  疫情下人们需要的“精神武器”:阳光、温暖


政务报道的新媒体传播力

  云浮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朱燕敏

  近几年,我主要参与台里的政务报道、外宣通联和新媒体产品的摄制等工作,政务新闻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如何变化,但讲政治是永远不变的灵魂。不仅仅只能搬和抄,应具备自己的属性和品相,且可视化的传播形态可以作为政务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

  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政务报道也要守正创新。

  突出轻、快、短、精的产品特性。学习强国推送的《广东云浮: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高地》,这是我前期采写的一条主题报道,再重新加工的一条新媒体产品,利用中午时间编辑,大概也就两个小时左右。这条片子因为上级有紧急要求,就没有花更多时间去做特效包装,主要把精力放在图像编辑和音乐节奏处理上,片子看上去很素,版面简洁,其实主打也就是轻、快、短、精,在图像上精心雕琢,紧扣主题。上线后有78万的点赞量,也出乎意料之外,复盘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在公众号上推送了这条稿件的新闻片段,转发量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同样的片子,效果会有这样的差别,如何传递?什么人看?看后有哪些收获?电视政务新闻的严肃性,腾挪创作的空间往往十分有限,因此只有紧紧抓住新媒体短视频“快”“活”的特点,剔除刻板的说教,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情感共鸣是做好政务报道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综合分析我台前期爆款产品的共性特征,地域性共鸣的声音最为强烈,例如在“重整行装再出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的报道中,某一乡镇风貌提升巨大,通过微视频展示,往往就会迎来几十万的点赞,热度很高,评论中,家乡变化的议题最为密集。

  这条《金山明珠 文旅高村》的微视频上线后,点赞量很快达到30多万。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政务新闻的传播不仅要能满足公众基础的“工具性诉求”,还要能适应“情感性诉求”。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是每个人天然的情感诉求,镇域、县域、市域都是如此。

  《云浮27岁生日快乐》这条稿,有了前期的研判,我们认为只要在过去几年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在采编上更多引入城市共鸣点,就会有新的突破。

  善于运用移动端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最快的速度将城市形象传播出去,广泛宣传云浮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云浮的新形象。


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小角度见证新时代

——以优秀作品奖《让宠物科技带富乡亲》为例

  新兴县融媒体中心 刘志猛

  作品内容概况

  2017年,新兴县车岗镇朗头村欧子刚回乡创办了云浮市雷米高宠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规模一百多亩的宠物科技基地,集宠物美容培训、宠物营养保健研发试验以及警犬、导盲犬繁育训练多功能为一体。4年间,他带领公司发展为行业翘楚。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同时,还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国家的宠物技能人才慕名前来学习、提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新兴县全力建立“引育用储服”五位一体的人才回乡链条,让外出人才想回来、能回来、爱回来。车岗镇欧子刚就是众多回乡人才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创作历程

  坚持“三贴近”原则,通过对多个事实及其细节的挖掘和描写,使得欧子刚的形象跃然纸上,用鲜活的故事来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使新闻能够沾泥土、冒热气、暖人心。

  作品《让宠物科技带富乡亲》虽然时长只有短短1分24秒,但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亮点突出,通过真实展现一个外出务工青年返乡成功创业的例子,以点带面,让越来越多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年轻人看到了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激励更多外出青年选择回到家乡、到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

  创作体会

  好的新闻素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出好新闻。要想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还需要我们在脑力上“深挖两锹”,以专业的眼光探寻新闻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社会价值。


用有温度的作品书写新闻工作者的担当

云安区融媒体中心 徐婉雯

  案例:

  2020年4月27日下午,我们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报料人说他的弟弟徐健平在装修时从三楼顶层跌落重伤,已向轻松筹等平台筹款,但效果甚微,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他们一筹莫展。

  经过与当事人的充分沟通,4月28日上午,我们来到云浮市人民医院进行采访。

  由于疫情原因,家属只能带一人进入医院了解详情,另一边,我们新媒体人员则对伤者哥哥徐礼平进行采访拍摄,整个采访过程全部用手机拍摄完成。

  伤者年迈的父亲展示了他手中仅有400多元存款的存折,绝望无助的话语和抹眼泪的神情让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微信公众号平台标题:先是车祸,后又从楼顶跌下,都杨这90后小伙经历了什么?

  抖音平台标题:一个瞬间的悲剧

  重重落在了这个贫困的家庭

  “云安电视”抖音号视频播放量180多万,9万多人点赞留言

  短短的3天时间内,共为伤者筹集到捐款30多万元。2020年7月,伤者回到老家都杨镇蟠咀村作进一步康复治疗。2020年10月9日,徐礼平专门来到云安区融媒体中心,代表其弟弟送来了“传播真情,造福于民”的锦旗。

  几点体会

  一是内容为王

  好的新闻素材始终是广泛传播的基础和根本。

  二是移动优先

  如果这个案例就单纯用传统新闻在电视上来播放是肯定达不到这样的传播效果的,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传播反而效果更明显。

  三是用心用情

  面对困难群体,始终以对弱者的帮扶,对人性的关怀,用心灵去报道,才会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中彰显媒体人的担当

云浮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 林瑞荣

  长期在时政要闻报道一线,在多年跟随市主要领导政务活动新闻报道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某种意义上说,做好时政报道,发挥优势做精做优新闻天地无比广阔,更应该在新征程中体现更多的担当。一是好学善学,在精准凝练做好时政报道中认真履职。无论是会议、还是领导下乡调研,必须认真研究主题,对接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了解各行各业的有关知识。所以时政记者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就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专业技能学习和通识学习。一些优秀文字材料工作者,公文包里常常收集有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重要讲话、重要的政策文件、各地主要领导的政务报道,这种精神和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在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中拓宽新闻视野主动作为。时政记者视野开阔、信息来源丰富,可以出大稿好稿;从职业角度来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就是新闻“富矿”,深入挖掘可以展现时代生动画卷,创作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比如,今年围绕美丽圩镇建设,我写的《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镇能量”》就得益于对市委重点工作的深度了解,作品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在坚定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体现人文情怀。最好的故事、最生动的实践,往往都是来自基层,只有坚定“走转改”,才会有鲜活的新闻作品,才能提升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每次跟领导下乡,都是难得收集新闻线索的机会。有好的线索,要花时间重回现场深度挖掘。比如,白石灌区改造,多次跟领导到现场,后来我专程去采访,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写出《白石渠是红色的,红色白石渠》这篇报道,得到了读者较多的好评。



在“三个融合”中突出深度报道的“眼”与“魂”

云浮日报社政文部副主任 朱觅

  就如何在“三个融合”中突出深度报道的“眼”与“魂”,讲好云浮“好故事”、传递云浮“最强音”,我谈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个融合是“学、思、用”的融合。要写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必须做到“勤学、善思、活用”。“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从事记者行业20年,“勤学”是我最真切的感受。我觉得,作为一名党报记者, 只有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做到手勤、眼勤、脑勤,做到真学、乐学、深学,才能提高新闻采写能力。不学不行,不学无“智”。打个比方,如果不学习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的会议精神,采写的新闻就没有方向,没有骨骼和脉络,更没有灵魂。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知识的丰度、捕捉新闻的敏感度。与此同时,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以思考优化心智结构,以思考来抓新闻点。做到 “冷思”“集思”“深思”。“冷思”就是要跳出新闻看事件,回过头来细思量。“集思”就是要注重团队力量。集思才能广益,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团队的帮助,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再就是要“深思”。深思才能熟虑。深思才能抓好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关键点和着力点。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往往要多酝酿,在不断的思考中捕捉灵感,发现鲜活的东西。最后要活用。勤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善思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学习的最终归属点在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深度报道也是如此,要把自己所学所思运用到采写当中。“学、思、用”只有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一篇深度报道具有影响才能出彩。

  第二个融合是“时、度、效”的融合,也可说是“三重逻辑”。深度报道注重的是一个“深”字,把握的是一个“度”。在新闻中如何体现?那就需要“三重逻辑”理念:观照历史逻辑,在总结历史中找到发展根本动因;遵循现实逻辑,在明晰发展路径中找准现实落点;体现未来逻辑,致力于给未来发展以启迪。时度效三者当中,时是前提,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衡量是否赢得话语主动权的标尺。度是关键,要求根据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全面把握新闻报道的节奏、尺度和力度,防止引导冷热失度、褒贬失当、急缓失衡、错位失焦。效是目标,讲求传播策略,增强新闻引导的针对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者融合成一体,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就能水到渠成。

  第三个融合是“人、事、地”的融合。在具体新闻报道中,一篇好的报道往往注重“人、事、地”融合。深耕独特土壤、深挖地方元素,力求让报道在高度、厚度和深度的统一中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魅力,在故事性、新闻性和启示性的融合中传递出独特韵味的地方好声音。注重与“地”融合,比如,要善于在新闻中找到云浮的独家资源、呈现出云浮的独家视角。云浮虽是山区城市,但生态优势明显,人文禀赋深厚。在我采写的通讯《打造高质量发展“云浮样本” ——云浮市探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启示》中,我从绿色发展的“云浮样本”、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步履铿锵、从偏僻“后院”到产业前沿三部分内容,突出发展与“本土元素”的联结和融合,让报道通“地情”,接“地气”。注重与“事”融合,在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中把握云浮的独特路径、聚焦云浮的担当作为。最近,报社推出的重整行装再出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特别报道——思享会就深受读者欢迎。


初心依旧 使命光荣

云浮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刘友文

  身边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小陀螺”,每天转不停。通常情况下,都是迎着晨曦出门,数着星星回家,当然,这也是每一位同事的常态;除了记者,我们还是子女和父母。

  2009年,我大学毕业,入职广播电视台,正式开启了记者生涯。

  年华流逝,这份职业已经伴随我13年,还奔跑在新闻一线,在街头巷尾去结识热心群众、去承受冷眼相对,在忽冷忽热的琐碎日常中去挖掘新闻故事,还好我没有放弃,我们依然在路上!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弯下腰躬下身才能贴近群众心。”笔杆,是这13年来我最好的伙伴,它陪我上过山、下过乡、经历过台风洪水、看过日出星辰……我的性格偏感性,总忍不住记录些什么,工作中,有过委屈的泪水,有过懊悔的自责,有过会心一笑的释然,有过一路欢笑的经历。但每一个真实、温暖的瞬间,都在激励着我。

  从产业发展到城市建设,从重大活动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达,这是记者的使命,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我们不曾退却,因为,初心一直都在。能以记者的身份与这片热土同呼吸,与城市共成长,我很荣幸。

  创卫创文期间,我们穿行在大街小巷,一街一巷、一草一木的变化,在我们的镜头下,美如诗画。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我走过偏远的乡镇,走进贫困的家庭,记录下帮扶人员的付出,见证了脱贫群众的喜悦。

  疫情来袭,深入医院、车站采访,并非我们全然无畏,记者的初心使命,让我们逆行而上。记得去年底,我负责采访“抗疫群英谱”系列报道,他们当中有援鄂医护人员、有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等等,一个个抗疫先进、党员冲锋在前的故事,传播了无限的正能量,特别是我在采访中听到其中一名援鄂护士区少荷热泪盈眶地对我说:“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出征武汉!”她的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更多了一份坚定。那之后,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幸在今年10月9日正式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唯有怀着赤子之心,用责任担当守望新闻理想,用青春热血践行‘四力’,才能做好这个伟大的时代的记录者,才能无愧‘记者’职业的荣光!”

  人生很短,路途很长,我愿用我的笔,写出更多更丰富的作品,铺满这遥远的旅途,让记者的生涯色彩缤纷。感谢一路有你们的支持和厚爱,前行的路上,我们仍需携手同行,并肩作战,愿阳光向暖,秋风不凉。第22个记者节,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记者永远在路上

云浮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聂伟锋

  记者意味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每一次交出片子,就是这种责任的传递。采访快递小哥叶志锋时,我深切明白到,记者要传递的是人心的真善美,是云浮这座善德之城的底色。叶志锋晚上下班回家途中,发现一名女性倒地不起,头部流血昏迷不醒,现场摩托车也被撞烂。他马上停车打120并报警,并和旁边的好心市民把伤者抬到路边,等候救护车。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后,叶志锋留下来积极配合交警了解事发情况。这位快递小哥救助伤者的情景恰好被市民拍摄下来并发到朋友圈,市民纷纷点赞这感人一幕。采访时我问他,这样做,不怕给自己增加麻烦吗?他说救人要紧,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也希望通过仗义相助的行为让大家充满爱心。

  今年10月,我跟随市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到全市各地的宾馆、影院、车站等重点场所以及医院、卫生院、卫生站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日常巡查。市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给我的印象是这样的:一连3天他们走了3个县的20个场所,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检查询问,详细地提出整改意见。对这些场所的疫情防控漏洞进行排查,补齐防控短板,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他们说,疫情防控工作关系着人民健康的防护网,所以一定要求我们媒体监督。什么是责任?卫生监督人员把疫情防控这个重任扛在肩头,起早摸黑、一路无休,5个县(市、区)连轴转,从8月到现在,周而复始,而新闻中心的记者们,又何尝不是呢?新闻日日播,新闻人天天在!

  每一位新闻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饱含苦辣酸甜,在新闻中心这个集体中,有时会有抱怨,有时又充满笑声,更多的是脚步匆匆的奔忙。

  在今天的云浮新闻,会有这样一条关于我们自己的新闻,我想,这就是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意义,我们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站在台前,但我们年复一年的劳动,是希望这个社会充盈着正能量,高昂着主旋律,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在时代的大潮中,奉献了我们所能奉献的点点滴滴,并为此感到满心欢喜和自豪,这就是我想说的!


做一名幸福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云城发布摄影记者 黄奇彪

  2021年2月,“云城发布”视频号面向社会公众开始运营,运营以来,始终围绕上级及云城区委中心工作,全方位配合宣传大局,开设专栏,包括“榕树下的党史课”“少先队员说党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国旗小卫士 党史记心中”等栏目,共发表作品140个,总点击量1000多万。其中“国旗小卫士 党史记心中”系列,点击量达到100万,社会反响热烈,深受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关注。这个栏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栏目之一,我与我的搭档张晓玉积极策划筹备,在云城区委宣传部领导的指导,以及团云城区委和云城区各学校的鼎力支持配合下,从每一篇文稿的校对到每一次的彩排,从每一个镜头角度的调整,到每一帧的剪辑,我们一辆车,两个人,一台摄像机,几乎走遍了云城的每一所学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作品。

  我们见过凌晨5点钟的朝阳,也见过午夜12点的白月光,好多人问我们辛不辛苦,可是我更想说的是值不值得。每当我感到辛苦时,我都会提醒自己摆正位置,身为党委宣传战线的一员,我的每一个镜头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是神圣的,是光明的,是幸福的!这一切的辛苦便明朗了!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跟着党的号召,继续扛着镜头,昂首挺胸走进绿水青山、走向人间烟火,不负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做一名合格称职的优秀记者

罗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覃俊杰

       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称职优秀的记者呢?今天在这个汇报交流会上谈三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是当好记者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做得好与坏,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兴媒体互联网、手机,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发展、变化,这要求我们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坚决维护新闻宣传的权威性、严肃性,善于思考,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我作为基层媒体人,经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接近群众,贴近生活,使新闻作品能做到“以小见大”,以小人物反映大主题,以小变化展现大成就。去年,我与同事共同撰写的《广东省云浮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边界”巡回宣讲团走进罗定黄沙村》这篇文章,上了“学习强国”平台,被入选全国首页推荐,点击浏览量达640万多人次。通过多年的努力,罗定市新媒体中心新媒体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粉丝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二、依上靠下,攻坚克难是做好记者的必要条件。做记者难,做基层的记者更难。前几年因受政策体制、市场冲击和娱乐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基层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网络残破,设施老化,传播质量差,用户锐减,营收下降,工资延发,直接导致了个别的专业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对工作开展增加了阻力。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我们大部分新闻工作者都能坚守初心,依上靠下,攻坚克难,做好本职工作。照相设备不够,用自己的;公车不够调配,用自己的;航拍无人机不足,用自己的。总之就是要把新闻作品搞好、做精,把公事当作私活干,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可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将基层广电部门及时进行改革,解决了广电人事业编制等问题,解决了广电人的后顾之忧,为融媒事业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报道方式,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是添活力的保障。随着互联网、微信、小视频、抖音等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挑战。今天是网络时代,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不论男女老少,分享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和内容都越来越丰富、精彩。作为记者,我主动迎接挑战,努力提高作品质量,改进报道方式,创作具有地方特色,能引发更多共鸣,吸引更多眼球,引起更多思考的精品,为融媒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将更加爱岗敬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灵敏的新闻触角,去采写好、制作好、推介好新闻作品,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镜头展现老城新活力

郁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葛思琪

  各地都在打造、宣传美丽圩镇,那么如何在众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美丽圩镇宣传中脱颖而出,无疑是对郁南融媒人在展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和敢闯敢试、敢于突破等新媒体精神魅力的又一次考验,更是集体的思想智慧的碰撞和相互学习的大好机会。

  如何在一个3分钟的短视频里相继呈现出都城的生态美景、特色建筑、见证着一代又一代都城人成长的老店铺,反映出郁南人民悠闲慢节奏的生活步调,带着这样的疑问,全媒体制作部的同仁们开群聊讨论方案、开编前会研究脚本,一次次的设想再一次次的推翻,经过投票最终确定围绕美丽圩镇的“美丽”二字着手,延伸出情怀,用镜头表达美,记录下情怀,这个情怀是小城镇老年人回忆的故事、是新生代对小城镇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从情怀展现老城镇的新活力,与郁南人民共情。

  视频开头以初升的朝阳为背景,以九星湖晨练的市民,水文化公园的人文建筑、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园的市民开启美好的一天,展现了都城镇的生态环境之美和郁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着郁南的变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郁南人成长的茶楼美食,一张张欢乐而满足的笑脸展现了都城镇的美食文化;中山路的步行街,经典的街道、骑楼建筑等经过精心的布置装饰后,浓浓的民国风袭面而来,唤醒了每一个郁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旧时光和怀旧情怀。路长一里,浓缩的是历史文化,商户数百,见证的是经济繁荣。唯有将镜头对准老百姓,以他们的视角去诠释和展现那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经济的繁荣,于是,我们走进群众,挑选演员,穿上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旗袍,租赁黄包车并请群众演员扮演车夫,配合翻新后的民国风街景,旗袍的灵动与古老的建筑动静结合,一幅颇具年代感的画面无不体现“小广州”的惬意之美,还原了老城镇的印象,勾起了人们的回忆。都城小镇是每一个郁南人渴望栖息灵魂的故乡,这里有市井的繁华,也有诗意的恬淡,每一条老街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即使翻新的屋檐下也遮挡不了掩藏着的时代色彩。从前期的策划、拍摄到后期的剪辑、审核一共历时4天,于7月9日正式在郁南融媒的各大公众号平台推出,反响热烈,更让我们感到荣幸的是这个小视频不仅获得了网友们的大力点赞,也获得了上级市领导的夸赞。

  “这就是小康”“好久没回去了,家乡变化真大,一定抽空回去看看”……在这每一个数据、每一条留言的背后都是支持、相信、拥护我们的粉丝们热忱的爱,我们将带着这份爱继续以砥砺奋进展现新作为、携手同心体现新担当、满怀信心创造新业绩的共同信念去完成挑战!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苏鹏蕴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
打开云浮通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裤子掉了!这张照片刷屏 2021-11-06 20:37:13
不要眨眼!每一秒都是历史瞬间! 2021-11-06 20:35:28
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2021-11-06 20:54:47
热搜第一!突然宣布:关停300家门店 2021-11-06 20:54:01
孩子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2021-11-06 20:50:20
新兴县六祖镇:开展“党建+扶残助残”书记项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2021-11-06 20:49:21
人民日报评新时代的关键抉择: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21-11-06 20:47:31
一等功臣,再获殊荣! 2021-11-06 20:45:20
“双十一”,发现这些行为及时举报! 2021-11-06 20:43:49
5+65!全国疫情风险地区最新汇总 2021-11-06 20:42:56
没看够!下载个云浮通呗!
云浮通 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美丽云浮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