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
书籍推荐
书名:《雅舍小品》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简介:这本《雅舍小品》全为生活随笔,正如作者所说“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全书固然没有统一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每篇作品在二千字左右,语言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智慧,富有人生哲理,如《握手》《理发》《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签》等,看似平凡的题目,内容十分丰富,掺杂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之谈以及对这个题目的爱憎。
背景:抗战时期,梁实秋迁居重庆乡下,在主湾山腰买了一栋平房。这房子完全是“陋室”的模样: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附近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可谓失意之极。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却被梁实秋起了个名字叫“雅舍”,他在此一住就是七年。期间,重庆《星期评论》邀其写专栏,于是他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雅舍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作刊载,这些散文透露出的不仅是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还有他那恬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推荐理由
《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文里谈吃喝、谈世相百态,写世俗人情和人生之趣,怀念往昔的生活,写职业和幸福、生老病死和不同状态下活着的人们,也对比中西方,调侃本民族一些不良风气,有嬉笑怒骂之言,但最终却都能回归到关于心灵的思考。
文章内蕴丰盈,作者的处事态度也令人钦佩。“雅舍”,并不是地处幽静雅致的房舍,事实上房屋阴冷,邻人聒噪,就连周围的环境也都带着几分苍凉。但在不算乐观的环境里,梁实秋先生有把陋室看成雅舍的心态,才使他在任何处境中都能淡然以对,随遇而安。“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劳洌!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梁秋实认为青年失意不必悲哀,年龄增长也不必哀叹,在他的人生观里,你能感受到他的淡泊从容。
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梁实秋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行文旁征博引,自剖自解,有大量的文言文和典故运用其中,足见其国文功底深厚。
他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透的统一。他的文笔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这本《雅舍小品》收录了他的经典散文随笔作品,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沉思中品味人生的意义。
阅读拓展
其他作家的评价: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他的文章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读过不少,很欣赏他的文才,对他潜怀崇敬之情。
——季羡林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
梁实秋,是一位批评家、翻译家,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他早期专注于文学批评,提出“文学无阶级”,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他的思想中带有浓重的文人浪漫主义色彩。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来源:云浮日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冯浩森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