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放鸭田野上,志在云天外

2020-09-06 22:21:19 

放鸭田野上


美好的绿色家园

   

作者:温坚培         


近日偶读陆游《泛湖至东泾》诗:“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情不自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养鸭的故事。


我的家乡以种水稻为主,很适合养鸭。


当时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鸡鸭。因为鸭子长得快,更重要的是鸭子可以到田野里觅食,省却很多饲料,所以村民更愿意养鸭。


村里有个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习俗:“鸡双鸭单”,养鸡要偶数,养鸭要奇数,这样家禽才能平安长大。



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母亲就会到圩镇买7只或9只小鸭回来,很少超10只的,因为那时家里粮食紧缺。


这些小鸭子刚出壳没几天,一身黄澄澄的茸毛,红褐色的小扁嘴和脚掌,乌黑明亮的眼睛,萌萌的样子非常可爱。把小鸭子放在一个箩筐里,撒一些用水浸泡过的碎米让它们慢慢吃,小鸭子会边吃边发出吱吱的叫声。我们几兄妹围在箩筐四周饶有兴趣地看,若把手伸进去,小鸭会用小嘴啄你的指尖或手掌,痒痒的,很是好玩。

每天入黑前,母亲都会拿一个小竹窝把装小鸭的箩筐盖好,还要放一块砖头压实,防止老鼠偷袭。我曾见过被老鼠咬伤的小鸭,目不忍睹。小鸡出生后有母鸡呵护着,小鸭一般是批量在温室孵出来的,从小就没有母爱,所以小鸭更值得怜悯。


为了便于准确辨认各家各户的鸭,除了在鸭身上不同部位涂不同的颜料,还要在鸭掌上打孔或剪掉一小块作永久记号。我觉得这种做法有点残忍,但小鸭好像不觉得疼,吱吱叫两声,伸展一下小翅膀,松松茸毛,又憨憨地行走如初了。


母亲对我们说,这批鸭子靠你们放养,到七月十四(中元节)或八月十五,我们就有鸭肉吃了。在那个缺肉吃的年代,母亲的话很有鼓动性。我是家中老大,养鸭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肩上。


要想鸭子长得快,就必须多喂“腥味”。那时我读小学,乡村学校上学迟放学早,所以我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到田凼水圳捞些小鱼,回家剁碎掺和在剩饭里,用瓦钵加热煮熟,“香气”四溢,鸭子特别喜欢吃。半个月后,鸭子的茸毛变得稀疏,可以看到鸭背露出粉粉的肉色。一个月左右,鸭子有大半斤重了,身上长出有花纹斑点的羽毛。



每到这个时候,父亲便会砍竹子破竹篾,编织一块约两尺高丈余长的竹篱,晚上将鸭子圈围在天井一角,下雨也不怕。唐代高适有诗曰:“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鸭子特别能吃,常常吃到“扭晒囊”(脖子都胀歪了)。春插后,要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它们自由“揾食”,那些蜢蚱、蜘蛛、小鱼小螺等都是鸭子的美食,但吃不饱,晚上回家还要适当喂“糠潲”。我们都会培养鸭子回家的技能,一到黄昏,鸭子就会成群结队摇摇摆摆自己回来。但鸭子有时也会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不动声息地躲在秧苗茂盛的水田里,要在暮色中找到它们,颇费周折。


到了七月份放暑假,鸭子已长到两斤多重,农村“双抢”(早稻抢收晚稻抢插)如火如荼,也是鸭子最长肉的时候了。每天一早,我就拿一根细长的竹子(睇鸭竹),把鸭子赶到田里。鸭子靠它那灵巧扁长的嘴,十分准确地找到打禾时散落到田水里的谷粒,非常敏捷地抓到田水中无处藏身的小鱼,很快就吃得饱饱的。


到了中午,天气酷热,鸭子也会“洗脚上田”,躲到附近田坎或河基的树丛里乘凉去了。整整一个下午,它们静卧在树荫下,慢慢消化着满囊的食物。


下午两三点,田水热得发烫。每到这个时候,我会像其他同龄小朋友一样,身上绑个鱼篓,下到田里捕捉那些躲进洞穴、水窦凉快的泥鳅、小鱼、小蟹,一抓一大把,每每收获颇丰,晚上鸭子又可以美美饱餐一顿。


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田里放鸭,当时还没有插秧,突然发现在无风的情况下,田水翻起波浪,从一块田倾泻到另一块田,鸭子四散逃窜,持续十多秒,不知是什么回事。后来回家听说当时屋顶瓦片“啪啪”作响,天井的围墙有新裂缝。大人说,可能什么地方发生地震了。


家乡有很多与鸭有关的歇后语,挺贴切生动的。


水过鸭背——事过不留痕,更多用来形容人忘性大。鸭毛防水性强,遇雨或潜游滴水不沾,绝不会变成落汤鸡那样。


鸭仔听雷公——蒙蒙查查。春夏多雷雨天气,一打雷,鸭子会就地站着,伸长脖颈歪着头,好像听到了什么,却又愕愕然纹丝不动。


鸡手鸭脚——笨手笨脚。鸭子脚短,走路不快,晃头晃脑,憨态十足。但鸭子是游泳健将,其踩水欲飞的英姿,犹如蛟龙出海。苏东坡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鸡同鸭讲——无法沟通。有几次我曾匆忙中把鸡和鸭都围在一个竹篱里,发现鸡鸭物以类聚,各占一隅,互不理睬,“老死不相往来”。偶尔有两三声“嘎嘎嘎”、“咯咯咯”,但很快又复归平静,相安无事。



我这个“鸭司令”,帮忙家里养了一批又一批鸭子,但不一定有鸭肉吃,基本上都拿到圩市卖掉补贴家用了。如果一群鸭里有一个骨瘦如柴卖不出去的,我们就有口福了。有貌似好心的大人教我们,偷偷用“睇鸭竹”打瘸一个鸭子,回家说是摔伤的,晚上肯定会“劏鸭”吃肉。想想有道理,但从不敢下手。


作为对我们的奖赏,父母用养鸭赚来的钱,给我们买学习用品、扯布做新衣服,还鼓励我们勤奋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回想当年自己养鸭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放鸭田野上,志在云天外”,这种质朴的情怀,一直萦绕在心中,陪伴我走过童年和少年。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胡焕红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
打开云浮通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二专题 2020-09-06 14:53:07
“学习金句园”亮相云石遗址公园! 2020-09-06 21:32:50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修改!为啥改,改了啥? 2020-09-06 20:17:54
年度风王“海神”来啦,体积有4个广东那么大,最大风力17级!云浮未来两天…… 2020-09-06 20:12:36
最新“食”尚潮流来了,赶紧看看 2020-09-06 20:02:35
【“云浮市“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 公益广告获奖作品展播④】视频类获奖作品 2020-09-06 20:00:26
【新时代文明实践】守护美丽西江,云浮在行动! 2020-09-06 19:59:46
精彩回顾 | 关爱未成年人创文系列活动第三场走进臻汇园 2020-09-06 17:33:02
云浮市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热潮 2020-09-06 17:29:55
见闻 | 教师化身“科技特派员” 科技星火照亮农民致富路 2020-09-06 16:37:59
没看够!下载个云浮通呗!
云浮通 美丽云浮 共同缔造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