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在我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围绕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记者在市区走访,拍摄了两组民间过端午节的镜头。
家里粽香,代代传承
6月1日,在云城区云城街迳口新村,甘阿姨家里热热闹闹,女儿、孙女和左邻右里围在一起包碱水粽。女儿甘桂连说,在老宅陪伴母亲和家人一起包粽是一种非常幸福甜蜜的享受,看着温暖的炉火,呼吸着芳香的蒸气,顿觉粽子美味极了。大人们在包粽,小孙女潼潼也跑过来有模有样地包起来:摊开粽叶——把碱水糯米放上去——卷好——绑——完成。“这是我给自己做的‘六一’儿童节礼物。”潼潼开心地说。
华衣飘飘,浓情端午
5月29日,城区一间叫“素雅小院”的小楼院子里,一群汉服爱好者华衣飘飘盛装出席。她们沐兰汤,系五彩绳,每个环节都遵循着传统记载的来完成。据了解,沐兰汤里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煎水沐浴可去除晦气。活动中还有系五彩绳祈福纳吉、制香囊祛邪解毒以及射五毒祈平安。
资料链接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的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据传说,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徐登科 区伟东
责编:黄进健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