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因病住院的张文滔在手术前暗暗许下心愿:手术成功后,一定要为社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手术非常成功。10多年过去了,张文滔依然坚持在公益路上前行,不仅兑现了心愿,还成立了如今家喻户晓的民间志愿组织“罗定义工”,用行动书写着“大爱画卷”。2021年,张文滔当选“广东好人”。这位十年如一日舍己为人、扶贫救困的“助人为乐好人”,与慈善公益事业结下了怎样的深厚渊源?
怀揣感恩之心
践行公益之路
张文滔是罗定市素龙街道的农民,原来是一名小本生意的经营者,而16年前挽救他生命的一场手术彻底改变了他。“感恩社会对我的帮助,希望我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经历了疾病的劫难后,张文滔心中悄然点亮了公益的初心。身体康复后,他怀揣“公益”理念,把生意所挣的钱悉数捐赠给贫困家庭,并放弃生意做专职义工,于2006年5月1日发起成立罗定第一个民间志愿组织——罗定义工,带动更多人投入到公益领域中。
起初,张文滔的公益路并不太顺利,义工队伍只有五六个志同道合的网友,加之当时的社会公益慈善氛围并不浓厚,甚至“帮助老人修剪指甲”“打扫卫生”“更换残旧电线和开关插座”这些善举也会遭到社会的质疑,被认为别有用心。但张文滔和同伴没有轻言放弃,他们不顾流言蜚语,默默用善行诠释公益初心,在公益慈善事业路坚持走下去。他相信,从事公益事业可以唤醒爱心、传播善良,社会也会慢慢认可公益的价值和精神。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义工团队携手并进搭起爱心桥梁,也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历经16年的发展,“罗定义工”的规模已扩大到近4000人,并建有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服务项目涉及敬老、助学、助残、扶危济困、抢险救灾、援建安居房等方方面面,张文滔也渐渐名声在外,成为人人皆知的好人。
勇担社会责任
书写大爱人生
多年来,张文滔与“罗定义工”始终践行“友爱互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义工精神,用实际行动关爱、回报、奉献社会。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罗定义工”的身影:每逢天灾大难,他们第一时间出现在抗击灾难、抗洪抢险的现场,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为增强义工的抗洪抢险实战能力,张文滔还感召义工及社会热心人士捐资购置冲锋舟,组建一支抗洪抢险冲锋队进行实战训练;坚持每年为抗战老兵送上慰问金,一起过生日、同吃生日蛋糕;先后在罗定21个镇街敬老院探访老人,与长者同吃团年饭、促膝谈心,为长者修剪指甲、打扫卫生、维修电器;走进贫困山区学校,自排自演小品、歌舞、手语舞等节目,为山区孩子带来欢笑;与知名企业家联合举办“爱心包”赠送贫困孩子,为留守儿童圆求学梦;每年中秋为困难家庭送上百盒月饼,每年冬季为贫困老人、儿童送上千件棉衣毛毯……张文滔与“罗定义工”无时无刻不在为困难群体分忧解愁,15年来,他们为特困户筹资援建10座安居房,对口帮扶400多户困难家庭、9600多名孤儿及老人,用无言的爱温暖着每一个人。
“为让更多的孤寡老人不再感到孤单,为帮助贫困山区孩子实现求学梦想,为让更多困难家庭得到帮助,我会在慈善公益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老去的那一天。”张文滔坚定地说。近年来,张文滔先后获“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省爱心父母大联盟行动银奖”“广东助人为乐好人”等殊荣,“罗定义工”组织多次被《南方农村报》《云浮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频频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夸赞。
党建引领公益
共建激发活力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我和‘罗定义工’也难以坚持这么久。”提到在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信仰支撑,张文滔感激地说。近年来,罗定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双报到”行动,凝聚合力服务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为公益、志愿服务发展装上动力强劲的“红色引擎”。这期间,也深深感化了张文滔及“罗定义工”,他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共同将罗定打造成一座“暖心城”,为罗定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张文滔迅速发动“罗定义工”力量,配合防疫各项工作,众志成城为罗定疫情防控筑起坚实屏障;在建党周年之际,张文滔组织义工走进黎少镇,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倾听党的故事,感受老党员的革命情怀……在张文滔和“罗定义工”的影响和带动下,罗定公益慈善事业实现了质的提升,如今涌现出罗定市心连心扶志助学协会、罗定市同心慈善基金、罗定市广济慈善基金等一批又一批的慈善公益社会团体,他们既活跃在罗定城乡大地帮扶困难群体,又牵线外地及港澳地区慈善公益组织来到罗定,实施对口帮扶特困学子和单亲家庭。
张文滔表示,未来,希望能发挥“广东好人”的带头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投身到公益事业中,用脚踏实地、真情服务的精神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服务,为推动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凝聚磅礴力量。
云浮融媒记者:朱雅渝
编辑:胡焕红
校对:刘子雯
责编:麦月勇
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