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年味
荣兴
随着春节的越来越近,一种温馨祥和的情愫也愈来愈弥漫萦绕心头,回家过年的欲望一天比一天冲动,而远在千里之遥的家人们盼望我们返乡的问候总是在不经意间通过电话、视频、短讯等方式频频加强鼓动。心动但不能行动!由于疫情影响“就地过年,暖在身边”的倡导时时在耳旁警醒,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理当响应在前,在思考如何就地过好年的同时,也想在字里行间回忆一下家乡的年味,也算是为就地过年增添一点不一样的喜庆。
中国人过年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初一过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三贴赤口、初四接灶神、初五接财神、初六送穷鬼、初七人日节等等,各地的习俗大致差不多但仪式感不完全一样。我们家乡湖南娄底是湘中地带,当地湘勇之风盛行。正如湘军创建者曾国藩所言:湘勇佳处有二:“一则性质尚驯,可以理喻情感;二则齐心相顾,不肯轻弃伴侣。”通俗地讲就是十分重感情讲义气。所以逢年过节礼数必不可少。当地流行这样一段顺口溜:“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团团圆……”过年的前期准备工作仪式感就十足,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憋足劲忙着放响“开门炮”。2016年我的农村新居落成,兄弟姊妹和亲戚近三桌人集中在我们家过年,年三十晚大家看春晚打牌热热闹闹大多过了零点才休息,我简单收拾了一下也准备去睡一会,岳母大人连忙拉住我悄悄说:“明天早晨你还要辛苦早点起床准备三牲祭祖放炮,今年争取放个头炮。”“几点开始?”“越早越好!”我没再多问,因为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当地“抢早”风俗。俗话讲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特别是今年大家都聚集在我们家过年这仪式感绝对不能掉链子。躺了不到三小时,我就起床准备食物和纸钱炮竹,大约5点半左右,岳母就一一敲房门叫醒晚辈们,5点58分打开大门她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人丁兴旺事事好!”话音未落,早已严阵以待的儿子点燃了门口摆放好的10万响大地红鞭炮,哔哔啪啪、红翠纷飞、香烟弥漫……大家一边频频互道“新年好”一边有序地开始履行祭祖仪式中的礼节。随着我家的鞭炮声响起,左邻右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顿时响成了一片。
在湖南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耍狮子。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总体来讲都是表达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因为我们是在新居过头一年,村里的舞龙队领头人根叔早就说好初二莅我家“挂红”,要我们做好“接龙”准备。初二上午10时,随着锣鼓声响起,一条长龙翻腾跳跃,带着腾云驾雾之势在大门口欢腾,我们赶紧点炮接龙。一时间人欢快龙欢跃鼓欢响炮欢鸣,让人目不暇接十分的热闹。刚读小学的侄子不清楚我们为何要“接龙”。我告诉他这习俗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某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舞龙灯便有了接灯、串户、落马、请酒等习俗。
▲资料图
那年的年味已留在记忆之中。当前,“就地过年”正成为各地一种主旋律,也赋予了“年”新的过法和新的味道,也希望它能逐渐成为一种新年俗。就从我家做起、从今年做起,在云浮过年,在云浮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让湘粤的年味也融入我的湘粤融合的食味中成为经典的回忆。
红包口令:新年万事顺利
来源:云浮发布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