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浮日报》推出《献礼百年华诞 谱写时代新篇》特刊。本期推出的是《党建领航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郁南县组织工作综述 》。详细报道如下↓
郁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高质量启动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促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桂圩镇桂圩村党总支部获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河口镇河口寨村党总支部获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将进一步激励全县广大党员高举旗帜、砥砺奋斗、拼搏奉献,凝聚起风雨无阻向前进、昂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为郁南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态之都、宜居之城”,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接续奋斗,再创辉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郁南县委在桂圩龙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仪式,党员领导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深学细悟铸初心
实干笃行践使命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这一重要方法,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第一议题”,作为各级党校主体班和各类培训班“第一课”。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实施“十个百”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百课下基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分享会、老战士讲革命故事、红色基因(边界)巡回宣讲、向优秀共产党员程宗宏同志学习先进事迹报告会、头雁宣讲、红歌叙史宣讲等“八大特色宣讲”活动327场次。充分发挥县内60余处革命遗址、15所镇级党校和78个镇级党校分教点、235个党群服务中心(站)以及河口寨村、桂圩龙岗村等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深化“六学”模式、拓展“五大课堂”、组织“送学上门”,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现场研学”等方式推动“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筑牢信仰根基。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举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156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7600多人次。
中共三罗边区(郁南河口)交通总站纪念馆
开展“忆初心故事会”活动分享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坚持把学习党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责任担当和为民行动。据统计,郁南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702个,已实施项目615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饮水难、就医难、出行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固本培元筑根基
党建引领提效能
围绕“组织体系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突出抓基础强保障、抓亮点创品牌、抓示范强引领,不断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效。
建城镇开展“点亮微心愿 温情暖地心”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积极认领“微心愿”为村民“圆梦”
聚焦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建焕发新活力。高质高效完成“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五提升一降低一稳定”目标:书记主任“一肩挑”率提升、“两委”交叉任职率提升、35岁以下年轻干部比率提升、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提升、女书记(主任)比率提升,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社会大局平稳。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抓实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党支部工作库”“村级事务制度库”“遗留问题库”,实现村级组织有序有效运转。通过表彰、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全力抓好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实践中砥砺奋进、再建新功。
聚焦精准有效,党员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以县党员教育基地(龙岗)为主要阵地载体,创新实施“智慧、红色、技能、常规、实境”“五大课堂”,精准划分机关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农村在家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等“四大类型”,实行“点餐”式培训,着力打造成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品牌,吸引了邻近省、市直和周边县(市、区)单位党员干部前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0000多人次。
郁南县党员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龙岗)
聚焦优化服务,城市基层党建创出新路径。织密建强县、镇、社区、小区党组织四级联动工作体系,投入30多万元建成都城镇城东社区君逸豪庭小区党群服务站,并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创新实施机关、小区、城村、党群“四共建”工作法,试点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大格局。全面推行“一核两化三到”模式,深化“三联系”“双报到”机制,创新推行“双报到”积分管理制度,结合“党员星级评定”“党员积分制”等机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下沉网格解决民生问题1200多个。2020年,1500多名机关党员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筑牢群防群控抗疫战线,以疫情“零发”的金字招牌全面推进复商复学、复工复产。

链式管理强队伍
引才聚智蓄后劲
坚持“精准选苗、一线墩苗、暖心护苗”相结合,建立紧密衔接的“链式”培养管理模式,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千官镇云霄村召开各类组织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会议
健全干部“培养链”。采取“单位推、组织审、集中训、动态管”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甄选60名干部纳入考察工作人才库,推行“一对一”导师帮带制,提升考察队伍专业化水平,走好换届工作“先手棋”。择优选派年轻干部到精准扶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挑担子、受考验,去年以来,全县共提拔、晋升优秀年轻干部65名。深化拓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引导全县公务员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强化领导干部能力建设,202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领导干部读书班、专题研讨班和集中轮训共437期20000多人次。针对退休老干部行动不便、集中学习困难的实际,开展“送学上门”和走访慰问活动80余次。强化关爱激励,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郁南县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激励机制的通知》,对在完成重大专项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工作中担当作为、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及时给予奖励、优先提拔重用。
大方镇组织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六个一”活动抓实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
延伸头雁“培优链”。落实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新一届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等联点帮扶制度,聚焦村级干部岗位、能力需求,采取县统筹、镇实施和分类分期等方式,及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实地考察等教育培训,举办“情景模拟式”“体验式”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培训班3期,择优选送104名村(社区)干部就读大专学历提升班,多措并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建强人才“引育链”。精心打造“专家型+创新型+专技型”“三类”人才队伍。聘请中国工程院邓秀新副院长、傅廷栋院士等8名专家为产业发展顾问。投入20万元搭建“广东省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大湾片区)人才驿站”,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项目技术联合攻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合作。建立健全柔性人才引进机制,2020年以来,联合人社等部门共引进高学历人才3名、乡村振兴及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专业人才66名。健全高层次人才和柔性人才管理服务保障机制,去年至今累计发放人才津贴和住房补贴逾106万元。

红色赋能添动力
竞进提质促振兴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并进。
连滩镇思和村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村民解决“灌溉难”问题
铸强“红色引擎”。深入实施“支部领航、阳光治理”强基工程,全面推行村级各类组织向村级党组织述职报告,规范落实“三个在先”“四项机制”等制度机制,推动形成镇、村、自然村党组织三级规制体系,用制度巩固提升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话语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支部领航、阳光治理”强基工程被评为2020年全市组织工作“十佳品牌”。桂圩镇桂圩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宝珠镇被评为“2020年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搭建“红色枢纽”。推行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1+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148个,实行竞争性“以奖代补”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股份制+大数据平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推动实现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其中,平台镇平台村综合种养小区累计向贫困户每人分红2600元,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8万多元;河口镇河口寨村3357户贫困户实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深化“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理念,把“美丽圩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建城、南江口、千官、宋桂、通门等5个镇分别在全市“美丽圩镇”创建专项竞赛中获得优秀奖。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81户19365人全部脱贫,并被列为省扶贫资产管理示范试点县,平台镇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5月31日,郁南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郁南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河口镇河口寨村党支部书记彭柳华到辣椒基地查看生长情况
打造“红色样板”。充分盘活本地红色资源,围绕“五好”“五有”工作思路,统筹实施“红色堡垒、红色基因传承、富民强村、‘支部领航 阳光治理’、人居环境提升”五大工程,推动党建工作和红色村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打响“红色村”品牌。河口镇河口寨村去年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桂圩村于今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党性教育、旅游休闲“网红村”“打卡点”,吸引了周边省、市、县5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来源:云浮日报
责任编辑:冯浩森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