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100岁生日的她,
并不为我们熟悉,
但她作出的努力,
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
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她为国家、
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更值得我们感谢和铭记!
新中国刚成立时,
全国有数以万计同胞遭受着
一种古老传染病折磨,
患病的人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便极易发生畸形和残疾。
看起来极为恐怖,
在旧中国,患了这种病的人
都会受到严重的歧视,
这就是麻风病。
1958年,37岁的她
瞒着同在美国生活的父母家人,
舍弃国外优厚条件,
只身一人回到祖国。
在这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
她每一天都在忘我地工作,
硬生生把一个个与世隔绝的
麻风寨变成了幸福村。
她,就是李桓英!
从37岁到100岁,
为了实现“没有麻风病的世界”的目标,
几十年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李桓英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话:
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NO.1
“我要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
北京一个官宦家庭。
她的祖父李庆芳是清廷最后一批
公派赴日留学生;
他的父亲是
第一批被选派到德国的留学生,
八、九岁时李桓英跟随父亲在柏林生活。
1939年,李桓英听从祖父建议,
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选择了以治病救人作为终身职业;
然而就在第二年,
祖父李庆芳为了解救30余名八路军战士,
被日军囚禁四十多天,悲愤而终。
只有18岁的李桓英,
跟随着上海同济大学
一路躲避着日军轰炸的炮火,
颠沛流离数千里,
先后辗转多地,
才终于在四川宜宾李庄继续学习。
在西南崇山峻岭之间,
拳拳报国的种子早已经蕴藏于她的心底。
1946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李桓英,
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公共卫生研究院,
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
1950年7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
年仅29岁的李桓英
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
在世卫组织工作的7年时间里,
李桓英先后深入到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
为防治性病和雅司病等疾病的蔓延
付出了无数辛劳。
可李桓英的内心却始终有着一个
解不开的结:
那就是一个人的归属问题。
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
回国的新闻给了李桓英很大的触动。
一个愿望在她心里愈发强烈:
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
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
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58年,37岁的李桓英做出了
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回国。
她瞒着在美国定居的父母家人,
拒绝了世卫组织的高薪续约,
只身一人从缅甸飞往英国,
又辗转几个国家抵达苏联,
最终从莫斯科回到了
她日思夜想的中国。
NO.2
这个从北京来的女医生很亲切
刚回国后的李桓英被分配到
中央皮研所,
主要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短短几年之后,
在李桓英以及众多医务工作者的
共同努力之下,
1964年,中国正式宣布:
基本实现了对性病的控制和消灭,
这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而在此时,
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疾病仍在肆虐,
那就是人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
在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的对岸
聚集着大大小小数10个村庄,
它们长期与世隔绝,
只有乘船横渡才能够到达这里。
这些村落不是世外桃源,
而是当地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生活的有患了麻风病的人。
1979年的3月,
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
李桓英第一次走进了这座
孤独而神秘的村庄。
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着距离,
李桓英却主动握住了
他们被麻风病折磨变形的双手,
她掀开他们的衣服
仔细查看着皮肤溃烂流脓的地方,
她给村民们脱鞋检查
直接把自己的手伸进村民的鞋子里,
检查鞋底皱不皱、硌不硌脚……
李桓英这次麻风村之行,
就此开启了她人生中另一个选择:
倾尽自己的一切
付出所有的年华和精力,
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
NO.3
“如果治不好我还会给你找新药”
1983年的春天,
李桓英再次从北京出发,
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的麻风村。
这一次,她带着“利刃”而来,
为期2年的“联合化疗”方案试点
将在这里展开。
李桓英把实验室搬到了麻风村,
每天把药送到患者手上,
亲眼看着他们服下。
可意外却发生了,
患者皮损加重,
皮肤着色、小便颜色也红了……
村民们慌了,
免费的药物被扔进了水里。
李桓英急了,
她知道这是药物治疗的正常现象。
她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
甚至拍着胸脯向所有村民保证,
如果治不好我还会给你们找新药,
我每年都来,
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药。
这一句简单的许诺背后,
是李桓英待上一辈子
都要治好村民们的准备和决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
按时服药的村民们
麻风病的症状开始逐渐消退。
1985年,当李桓英重返麻风村,
眼前的景象让她至今难以忘怀。
村里的患者全部治愈,
“短程联合化疗”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1990年4月13日,
在这一年的泼水节,
摘帽的麻风村有了新的名字,
“曼喃醒村”,
在傣语中是新生的意思。
四十年来,
李桓英跑遍了云、贵、川,
几乎每一个麻风村
都有她的的匆匆步履;
也有在偏僻难行的深山里,
遇到过两次车祸,两次翻船,
也没有停下奔波的坚定身影。
很多麻风村和外界几乎没有路可走,
只能身体倒悬在河面上坐索道过去,
很多人看照片都害怕,
李桓英却很乐意坐。
谁敢相信,这些都是李桓英
在60岁、70岁、80岁时干的事,
一直到94岁,
她仍在云南一线奔走。
37岁只身一人回国,
回忆起当初的选择,
李桓英说:联合国待遇再高,
美国的生活再好,
人,不是靠金钱活着的。
57岁投身麻风病防治,
为麻风患者坚守和奉献了40余载,
李桓英说:这是我选择的生活,
我很满意,我不后悔!
NO.4
“我回国不后悔,麻风干一辈子不后悔,
但是如果不入党,我可能会很后悔!
2016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党委
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申请人正是刚刚获得
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
她说:
“在多年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工作中,
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
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
为麻风事业奋斗终生!”
2016年12月27日,
满头银发的李桓英高举着右手,
站在一群年轻的新党员中间,
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微笑着说,
“如果我能活到100岁,
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
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
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党旗……”
李桓英的家中摆着一张照片,
1964年,在李桓英回国的第六年,
父母千里迢迢赶来看她。
她与父母留下了这张合影,
却拒绝了与他们一起飞回美国,
没想到这是他们此生最后的见面!
还有一张是2015年,
她94岁最后一次去曼喃醒村时,
被村民们热情地包围在一起的合影。
那一天,每一个人脸上
都挂着最幸福、最灿烂的笑。
再去一次云南,
再去看看曼喃醒村的村民,
一直是李桓英最大的心愿。
当村民们看到李桓英
在视频中亲切地对他们说:
“有机会我来曼喃醒来看望你们时”,
很多人双手合十,
满眼含着泪水喊着:
李医生、李妈妈……
40年了,曼喃醒村村民们
那一声声饱含着感激和想念的呼唤,
那一双双带着虔诚祝福的合十的双手,
让我们特别动容,
让我们不由得想起那句话:
她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就永远把她记在心里!
就在8月17日,
李桓英迎来了她100岁的生日,
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对她来说,
从来不是漫长的,
因为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回到祖国的人生抉择,
她把自己的每一年、每一天
都献给了祖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
更把她所有的温柔与坚强都留给了
这片土地上她挚爱的人民!
初心可鉴超凡风骨,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来 源:共产党员
编 辑:罗晓婷
编 审:罗林坤
审 核:朱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