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深山稻熟。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八乡山镇滩良村庄屋坪,青山拢翠、金稻翻浪、碧波荡漾、红旗飘扬,多彩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1930年5月,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选举产生东江苏维埃政府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通过《革命政纲》《土地法令》等多项决议案,标志着东江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如今,崭新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依遗址而建,成为干部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打卡地”。
活化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滔滔东江水,巍巍八乡山,哺育出的东江儿女们,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紧跟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打江山,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走进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县委组织部驻滩良村干部刘森威向来访游客生动地讲述这段峥嵘的革命故事。
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依遗址而建,成为干部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打卡地”。
刘森威介绍,风起云涌”“炭寮星火燃遍八乡”“燎原烽火燃遍东江”等五个部分。“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当年成立大会时的情景,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展馆以场景模拟、灯光效果及声音视频,达到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打造生动课堂。”浏览陈列馆,记者发现,馆内还设有“线上电子馆”电子阅读屏,游客可以滑动屏幕读取展厅的图文音频信息,进行自助逛展。
馆内设有“线上电子馆”电子阅读屏,供游客自助逛展
在陈列馆入门处,滩良村党支部副书记曾运南向记者展示了旅客来访登记表。“据不完全统一,开馆至今,共接待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党员干部和群众专程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活动的有500多批次3万多人,多的时候每天要接待好几批参观学习的客人。”曾运南说,随着村里红色旅游发展,客流增加,近期村里还开了首家农家乐。八乡山镇党委书记陈志国告诉记者,除了陈列馆和军史馆,该镇还在滩良村建设了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将党史、军史、廉政文化结合,打造党员干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平台。“我们将多维度活化红色资源,巩固延伸‘红色村’示范点建设成效,推动创建‘以古色吸引人、以绿色留住人、以红色教育人’业态丰富的红色旅游典范,形成全域红色旅游产业。”陈志国表示,该镇还根据八乡山全域旅游规划,通过新建12.79公里的红军路,将红色旧址、景点串珠成链,形成红色旅游产业,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
干群合力守护 薪火代代相传
“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原会址是竹木茅草建筑,后来被反动派烧毁。1985年,在遗址上兴建了一座二层楼房,一楼做小学教室,二楼为东江苏维埃政府暨红十一军纪念馆,因为数次山体滑坡,后墙倒塌,楼房被认定为危房。2019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和支持下,旧址重新修缮陈列馆,去年11月,陈列馆完成布展正式揭牌开放。”八乡山镇宣传委员陈彩苹介绍。
一处遗址、三次变更、九十余年时间里,革命薪火和红色基因在滩良村一代代相传。“陈列馆开馆以来,当地党员干部自发学习党史军史,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曾运南说,游客为滩良村带来了人气,民风淳朴的村民也展现出热情好客。
当地党员干部自发学习党史军史,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
毗邻陈列馆的客家传统民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旧址。经过修缮,军部旧址大厅布展成“红十一军军史馆”,图文并茂展示了红十一军的简史、军官简介、战斗历程等内容。而长居于此的村民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我的家就在军史馆里,小时候,我常听父辈讲发生在这个屋子的革命故事。当时敌人攻打时,有些房间被损毁,后来又进行了修缮重建,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现在这儿成了军史馆,很多游客进来参观学习、拍照留念,我住在这里觉得非常自豪,也更加注重卫生,每天收拾干干净净。”军部旧址住户曾令灼说。值得一提的是,曾令灼还被聘为陈列馆的义务管理员,负责每天开闭展馆和日常管理。
来 源:掌上梅州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 林玉莹
编 辑:邱 韵
编 审:罗林坤
审 核:朱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