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以来,丰顺县作为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第一批试点县,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于2019年8月探索出“一二三八”的“丰顺样式”。
自2019年10月被列为第二批全国试点单位,丰顺县深入贯彻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决策部署,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一二三八”的“丰顺样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一三五九”的经验模式,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一个理念”:打通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最后一公里” 推动党的群众工作结硕果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丰顺县突出政治站位,把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放在第一位,始终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第一主题”、核心任务,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带头抓”,资源实现“大整合”、阵地实现“全覆盖”,举全县之力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17+282”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有效盘活县镇两级党校教学资源,整合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文化祠堂、文化驿站等载体,建立起677个宣讲教学场所和83个“十个一”标准化宣讲室,把基层实践站点打造成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训“新时代宣讲师”队伍,构建“3+N”宣讲矩阵,三级书记带头当好“第一宣讲员”,打造了领导干部宣讲团、理论专家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三大宣讲团,培育基层头雁、身边好人、时代新人、文艺轻骑兵等特色宣讲队伍,推动理论宣讲进基层“一三三”工程,广泛开展“一二三六”大宣讲活动,开设农村广播“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声”栏目,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央最新决策部署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全方位覆盖,达到全域、全程、全员学习的目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群众心里,在基层开花结果。
聚焦“三大群体”:全面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推动文明实践实现全覆盖
聚焦党员群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县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总队,各级党组织以组织为单元,书记为队长,建立起党员志愿服务分队与小队,按党组织隶属关系进行分级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和时令时节,各级党员志愿队伍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着眼教育、文化、科技、医疗、法律、健身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结合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工程,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深入文化祠堂、田间地头、广场禾坪、劳动一线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将新思想传到群众心坎上,将惠民利民便民的新政策送到群众手里,寓宣传教育于志愿服务之中,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调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融入工作生活各方面各环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带动全县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在“8小时外”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参与率达80%以上,人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达到20小时以上,广大党员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聚焦未成年人群体。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以教师志愿者为主体,分层、分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校园活动,深化中小学校思政课教育,丰富“第二课堂”主题实践,广泛开展“金句五角星”行动,做实课外活动阵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校园文明实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领广大师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校园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坚真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埔河文庙等传统文化教育阵地以及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广泛开展培育“金句小网红” “劳动小能手”“小小讲解员”“小小红军哥”“小小劝导员”“美丽小河童”等文明实践活动,鼓励青少年当好“宣传员”“讲解员”“监督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小手牵大手”,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片区”的效果,让未成年人当好家庭、学校和社会深度联动的“生力军”。
聚焦社会志愿服务群体。一方面,依托村(社区)文明实践员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力量,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在282个村(社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各自然村、居民小区组建志愿服务小队,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常备军”,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全覆盖”。村(社区)志愿队伍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与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移风易俗等基层工作结合起来,以“邻里守望”为主打品牌,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类生活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水电维修、日常打理、孝善助老、纠纷调解、扶贫帮困等为服务内容,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新思想融入百姓生活,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同时,推进“学雷锋”志愿队伍培育行动,不断培育吸纳社会专业志愿服务力量,有针对性开展扶困助学、技能培训、医疗救护、灾难救助、帮残助残、法律援助等专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县注册志愿者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的比例超13%以上,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目前,丰顺县建起1支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总队、30支由县直和镇(场)专业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分队、282支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以及若干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1+1+30+282+N”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做实“固定+流动、室内+户外、线上+线下、专业+特约、配菜+点菜、实践+惠民、服务+交心”“七个融合”,将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纳入实践中心平台统一管理,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整合在基层、下沉在基层、互动在基层。同时,建立了流动实践“大篷车”,用好“七个一百”精品项目和省市 “文艺轻骑兵”等上级志愿服务力量,将活动场所建在群众身边,打造“家门口”的实践阵地,做到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健全“五大机制”:长效常态开展文明实践 提升志愿服务惠民水平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制定出台《丰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以县委书记为实践中心主任,各镇(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实践所所长、实践站站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将宣传、组织、党校、团委、工会、妇联、文联、科协、残联、教育、民政、财政、司法、人社、文化旅游体育、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科工商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广播电视、退役军人事务、住建、税务、水务、气象、医保等有关部门纳入实践中心成员单位,并将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纳入县直单位“一把手”和镇村党组织书记政绩考核内容,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内容,三级书记靠前指挥、主动上阵,各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试点工作。在实践中心办公室挂牌成立丰顺县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建立文明实践专职工作队伍,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全县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内容策划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坚持打破机构藩篱、打破人才分隔、打破资金分散、打破项目分置“四个打破”,全力推动阵地、人员、服务等资源整合。有效盘活老祠堂、老祖屋、古民居、文化驿站、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农村阵地设施,整合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阵地,不断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在以党员干部为“主力军”基础上,广泛发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五老”人员、百姓宣讲员、新乡贤、社会公益人士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面力量,不断壮大文明实践队伍。建立“N+文明实践”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制度,将各类面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惠民服务资源纳入实践中心平台,以季度为周期统筹整合、协调配置,形成若干服务项目,由县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抓落实,推动资源合理分配、下沉基层,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
健全供需对接机制。构建“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所、站)“统单”、所(站)向上级实践机构“换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队伍(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联通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以信息平台操作“六单”工作法,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优质资源下沉互动,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建立综治网格员+文明实践员+百姓通讯员的“三员合一”模式,在282个村(社区)不断壮大“三员”队伍,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定时定人开展百姓微课堂、扶贫帮困、环境整治、技能培训等主题志愿服务项目,既长期结对、有效帮助群众,又常态收集群众需求信息提供反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得更实在、更有效。
健全激励嘉许机制。通过“i志愿”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记录、表彰和星级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服务评价为补充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制定以精神奖励为主的褒奖措施,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激励措施,采取相应激励和回馈办法,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明星志愿者、优秀志愿团队、精品志愿服务项目等,给予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优惠公共服务等礼遇,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实践中心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素质能力。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级财政落实基本经费保障,保障实践中心基础建设和日常运行开支。各乡镇(场)安排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充分整合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健身体育、科技与科普等平台资金,协调部分创文、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工作经费,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及志愿服务开展提供经费保障。通过党员自愿捐助、社会捐助等途径,并积极争取热心乡贤支持,探索成立丰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积极争取省、市专项经费支持作为补充。县实践中心每年度开展考核评比,根据考核结果实施“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各实践所(站)一定的资金奖励。
打造“九大精品”:充分展示丰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色
抗疫文明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实践中心先后发出多份倡议书,全县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及时响应号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做好宣传引导、测量体温、防疫消毒、联防联控等志愿服务,累计参与志愿者1万多人,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身穿红马甲、白大褂、蓝制服的丰顺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到处可见,在广大农村社区,他们无惧病毒危险,走街串巷播广播、挂横幅、发传单、贴画报,挨家挨户排查隐患,不厌其烦劝导他人,积极宣传防疫知识,指导千家万户正确做好自防工作;在高速路口、高铁站等重点地区,他们忍受着寒天冷雨,不分昼夜值守卡口,为旅客测体温、问情况、录数据,全力以赴防范疫病输入扩散;面对被疫情隔离的人员,他们送物资、问寒暖、办急事,全程跟踪关怀居家隔离和定点隔离人员,让隔离人员感受到爱与温暖;面对医疗物资短缺问题,他们慷慨解囊,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千方百计筹集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物资,大大增强了奋战防疫一线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讲奉献勇担当,构筑起了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丰顺取得“零疑似”“零确诊”的战果贡献了文明实践力量。
奔康加油站。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践中心整合各部门资源,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助力扶贫扶志扶智“三扶”行动。结合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动“电商服务+文明实践”模式,组建文明实践电商志愿服务队,以潭江镇三洲溪村、丹竹洋村为示范,帮助村民将新思想传进来,把好山货卖出去,通过“一进一出”,既让偏远山区群众的生活富起来,更让他们的思想强起来。结合推进“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工程,广泛组织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增强群众依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志气和能力。针对患病的贫困群众,组织开展“义诊助力健康扶贫”行动,医疗志愿者定期上门为患病的贫困群众义诊送药,解决他们看病难问题。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万众一心加油干”等重要理念、重大战略,结合开展“五小五大”文明实践活动和环境整治、扶贫帮困、技能培训、文化传承等具体工作,将新思想新理论融入其中,使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不断增进理解、明确方向、真抓实干。
便民暖心屋。着眼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零距离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选取位于梅汕高速丰顺出口、人流量大的潮客汇特产店,以及位于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大门口旁、服务群众方便的新世纪广场打造志愿服务驿站,成立“便民暖心屋”志愿服务队伍,长期招募社区志愿者及学生志愿者,开展“十心创十星”志愿服务活动,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来游客、市民群众等,提供热水、问路、休憩等暖心服务,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升级。
志愿大茶园。积极配合丰顺高山茶产业发展需要,成立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文明实践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时间节点,分赴八乡山、龙岗马图、潭江凤坪等地,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式入园授技,向全县茶农茶企传授种茶、制茶、售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积极做好丰顺高山茶文化节等丰顺茶文化活动的志愿服务,广泛传播丰顺高山茶文化品牌,推动十万亩茶园提质升级,擦亮丰顺绿色生态茶乡招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金句五角星。坚持以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学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收集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妙语金句,选取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实验中学、汤坑中学、东海中学为示范点,开展金句故事汇、金句百灵鸟、金句手抄报、金句小视频、金句网红图的“金句五角星”行动,以“三语三传”(普通话、客家话、潮汕话三种语言,诵读传播、演唱传播、漫画传播三种形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学习传播,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学金句、唱金句、谈理想、作感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时代新人。
文明承诺墙。聚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格局,以汤南镇新铺村高美自然村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承诺示范点,通过覆盖全县广大村居的“综治网格员+文明实践员+百姓通讯员”的示范和动员,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积极引导全县农户志愿开展文明实践承诺特色活动,在自家门前墙壁显眼处或者在村委会指定的一扇墙上张贴文明承诺,并署上亲笔签名,郑重承诺践行文明行为,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在奉献社会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群众宣传群众、群众引导群众、群众关心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格局。
百年新古围。充分挖掘汤南镇新楼村“种玊(sù)上围”(“玊”字意为琢玉工将有瑕疵的玉雕琢成美玉,寓意培养造就人才)文化内涵,选取古围里的智锡公祠、潜士公祠等祠堂作为示范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古围德祠育新人”特色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与保护开发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祠堂等结合起来,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全县盘活老祠堂、老祖屋、古民居、名人故居等文化场所67个,为古建筑注入新时代元素,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明工匠队。着眼弘扬和培育新时代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丰顺的“广东电声之都”品牌为依托,结合创建国家级出口电声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建设电声特色小镇,成立“文明工匠”志愿服务队,以电声企业员工为主要服务对象,进电声企业开展系列志愿服务和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等活动163场次,大力弘扬新时代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车间里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转型升级、丰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明活力。
文鼎教授村。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是出过30多名专家的教授村,著名院士、数学家李国平的故乡。我县积极联系动员黄花村的教授们,组建起文明实践“文鼎”志愿服务队,每季度邀请一名教授回乡授课,为家乡发展、文教事业建言献策,助力丰顺加快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