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近日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会上亮出了过去一年全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绩单”:丰顺县先后争取到了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省级特色蔬菜产业园和茶叶产业园扩容提质项目,获得中央和省专项资金2.2亿元;加快推进供销系统“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全国试点建设,依托现代农业联农带农,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51元;通过发展光伏等绿色产业项目增收,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140个;总投资9812万元的城乡生活垃圾转运一体化PPP项目和总投资8228万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当前,丰顺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兴产业
多措并举实现富民兴村
“这一片田地今年初还是杂草丛生,现在水稻都可以收割了,八月上旬收割后将进行晚稻种植。”近日,记者来到丰顺县丰良镇新洞村,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金灿灿的稻田,村民屋前大坪晒着稻谷,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从丰顺县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丰顺县早稻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全县早稻收割面积达到13.24万亩,预计产量4.82万吨。
丰良镇新洞村,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金灿灿的稻田。
眼下,丰顺县北斗镇桐梓洋林场500多亩灵芝正值采摘季,梅州福稻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林下食用菌仿野生种植基地采取“杉树+树上铁皮石斛+林下倒吊黄+地上食用菌”立体种植、长短结合的模式,以“组合拳”打出多重效益,既增加了林地综合经济价值,也提高了当地农户的收入。该公司基地是全市最大的林下食用菌仿野生种植基地,也是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
当前,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代米生物公司建设的食用菌工厂化育菇房项目已投入2300多万元,预计今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的设计建设标准未来将达到日产50吨食用菌的规模,也是丰顺县工厂化食用菌的示范标杆,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此外,产业园在全县新增建成了12座水培蔬菜大棚、10座育苗温室大棚,通过蔬菜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措施,实现蔬菜工厂化育苗和规模化种植,打造了优质、高效的大棚蔬菜生产模式,促进丰顺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联农带农助农富农。
工人在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育苗大棚内查看菜苗生长情况。
产业兴则百业兴。丰顺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高质量推进茶叶、特色蔬菜两个省级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茶叶、水果、红薯、食用菌、无公害蔬菜、水产品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发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更多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供应基地。与此同时,丰顺县还通过发展光伏等绿色产业项目增收,上半年建成光伏发电规模约2500千瓦,助推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140个。
丰顺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还明确了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的任务表。该县计划在全县范围内选取一批人口密集、产业基础好、人居环境优的乡村,重点扶持培育村内龙头企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争取在年底前打造1至2个乡村产业社区。
抓建设
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日前,丰顺县丰良镇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叉互查,由驻村包片领导带头,村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为成员,共成立10个检查组。检查组深入各行政村,重点聚焦“整治乱堆乱放”“整治乱倒乱扔”“整治乱搭乱建”情况进行现场观摩考评。各村通过交叉检查相互交流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新环境。在留隍镇东留片区,该镇结合美丽圩镇建设,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对建筑风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景观风貌进行优化升级改造,既提高了圩镇的“颜值”,又带来了人气,带旺了财气。
丰良镇圩镇街道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去年十月份以来,丰顺县累计投入1656万元用于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转运等,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取得实实在在的提升。该县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化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因地制宜建成“四小园”864个,实现干净整洁村全覆盖;打造金河大道交通圆盘至海珠产业园区拱门段美丽乡村示范带,美丽乡村从“一村美”向“连片美”“全域美”转变;高标准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样板,着力打造汤西至大罗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丰顺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开展好“共建洁净美好家园”活动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该县突出抓好汤坑、汤西、汤南、埔寨、北斗5个附城乡镇和中心镇建设,增强圩镇连接城镇、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力争今年底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同时,该县还全面抓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加快实施穿城段206国道4.2公里、235国道6.3公里、留隍东留片2公里风貌提升项目,以点带面打造“客潮风韵”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
强堡垒
培育发展乡村人才队伍
“等这一片撂荒地盘活起来,我们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顶着烈日,中国石化广东石油派驻汤西镇南礤村第一书记张怀德和南礤村党委书记陈福建深入撂荒地复垦现场、碧道光伏长廊建设地,共商推进乡村振兴事宜。
张怀德(左)和南礤村党委书记陈福建深入撂荒地复垦现场。
汤西南礤碧道穿村而过,为群众提供了亲水休憩的空间。
“南礤村两委班子去年刚换届,我们通过面对面谈、手把手教、心连心干,不断提高村党委核心战斗力, 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选优配强村级队伍,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和能干事’的乡村干部队伍。”张怀德告诉记者,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南礤村通过开展乡村人才资源排摸统计,摸清各类人才底数,按照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手工艺、企业管理、乡村治理等类型,建立人才台账,目前已有41人入库。
当前,丰顺县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该县实施“雏雁计划”,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36人,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45名,协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工作。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丰顺县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该县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力量,依托帮扶队员的行业优势和金融助理、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支持。通过选好“带头人”、留住“生力军”、培育“土专家”等办法,鼓励大学毕业生、工商企业家及教育、医疗、农技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有效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
日前,丰顺县落实市“人才振兴16条”,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人才驿站升级改造为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推动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实现全覆盖。该县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成功引进博士1名、硕士4名和农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2名。该县还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吸引190多名大学生、致富带头人回乡担任村“两委”干部,其中,提任党组织书记61人;支持大学毕业生服务乡村,招募服务基层“三支一扶”大学生25人。
来 源:掌上梅州
梅州日报记者:林玉莹
编 辑:罗晓婷
编 审:罗林坤
审 核:朱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