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广东 其命维新

2023-04-16 22:20:30 

进入4月,岭南渐入雨季汛期。然而,连续降雨并没有阻挡人们到广东来的热情:被誉为中国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在广州开幕,时隔三年迎来全面恢复线下举办,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客商再次因一场展会云集中国,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人们感叹:“千年商都”人气如昨;不禁思考:真正左右这里“气候”的并不只是自然天气。

热气腾腾的“小气候”之外,广东“大环境”同样向好:不久前,广东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双过亿”;港珠澳大桥出入境人流连创新高;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靠泊广州南沙,仅间隔17天便再次刷新南沙港区挂靠最大集装箱船舶纪录……

人声鼎沸的背后是世界对于新时期广东发展的再次坚定选择。改革开放45年间,作为先行地的广东,收获了亮眼的经济成就和不惑之年的道路坚定。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今日之广东要实现再次跃迁,仍须在高位爬坡过坎。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如何“再造一个新广东”?

观念新:在协同发展中寻找新定位

广东湛江徐闻县,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县名顾名思义“徐徐而闻”。一个看似“诗和远方”兼具的名字,却饱含了自古以来路途遥远的艰辛。

两千多年前,为寻找从海上通往西域的新通道,汉武帝派遣使臣到达这里,由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征途。徐闻也由此点石成金,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甚至因此留下“欲拔贫,诣徐闻”的古代“致富宣言”。

观念变,格局新。古之变,今亦然。

五年前,中央部署建设海南自贸港;同年10月,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时,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大陆端咽喉的徐闻港,在不久后就建起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粤琼两地海上航程因此缩短一半。

如今,徐闻港年吞吐能力为车辆约320万辆次、旅客约1730万人次,东盟国家的特色产品也从琼州海峡经徐闻进入中国。

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1.7%,但县域GDP仅占全省GDP的12.5%——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也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言明初衷:“就整个广东来讲,珠三角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但广东要发展,不仅要靠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这些地区也要联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粤东西北县镇村正是最大“后劲”所在。

格局一变天地宽,天涯海角也能成为世界焦点。今天,广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是通过推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精心设计每一个县镇村的发展蓝图,把越来越多的“徐闻”拉到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在协同发展中谋求新定位、新发展。

格局新:“湾区先行”创造融通新活力

不久前,广东首次披露公布110项“大湾区标准”,标准内容涵盖25个重点民生领域。今后,在大湾区没有统一或互认标准的,可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制定,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未来三地还将探索“湾区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或互认路径,带动大湾区装备、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标准,被誉为通往世界市场的“通行证”。长期以来,粤港澳三地在多个领域标准不同,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使用一套标准,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在多重机制差距巨大的前提下,寻找标准的“最大公约数”,难度可想而知。

前所未有,源自粤港澳三地久久为功实现突破;率先突破,背后折射的是广东始终与港澳携手、相向而行的决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四年多以来,三地不断将“制度之异”转变为“制度之利”。越来越多像这样不走寻常路的“湾区先行”,正源源不断成为“湾区智慧”。

这场发生在南粤大地上不同寻常的生动实践,已经创造出让人惊叹的新奇迹:粤港澳统计部门日前相继公布2022年经济数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广东,联手港澳,用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书记念兹在兹。广东在不断先行中再领新使命,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

动能新:从“芯”出发激发新动能

4314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蜿蜒,广东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4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广东海洋资源家底殷实。在发展“粤海粮仓”、耕耘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新征途上,广东如何为下一场丰收播下一颗高质量的种子?

2002年,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在湛江东海岛建设。曾几何时,我国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资源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正是在这里,广东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育种研发工作。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基地最终在2011年取得突破,选育新品种成功通过审定,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餐桌。

用培育“农业芯片”掀起“餐桌上的革命”,广东从源头上找到了打开蓝色粮仓的“金钥匙”。今天,广东水产品产业链有关龙头企业已有489家,广东海洋渔业人口超过了90万人,向海而兴、因海而富初见成效。

在奔赴山海、耕海牧渔之外,另一场事关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革新也在乘风破浪:“世界工厂”是广东的鲜明特征。今天,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如何让这份厚实家底继续塑造优势?制造业“强芯”成为广东的坚定选择: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推动组建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打造芯片-整机联动发展平台、实施广东省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打造试点应用标杆示范……

两场事关“芯”的选择都关乎安全,都锚定自主。无论是“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到去年底,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在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底中,从“芯”出发,推动制造业从根本上“粤来粤强”。

不惧争议,风雨兼程,不断革故鼎新,正是45年来广东奋斗的底色。

无边光景一时新。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广东改革迎难而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史无前例的事业,注定不会一马平川。今日广东,其命维新。

来    源:央视新闻

编    辑:黄祖圣

编    审:李秀霞

审    核:朱海茶

热门评论
打开丰顺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没看够!下载个丰顺发布呗!
丰顺发布 深一度,快一步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