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自古以来就有热烈喜庆的习俗
人们聚在一起
看花灯,猜灯谜
赏明月,品元宵
......
但元宵的由来大家知道多少
东汉时
佛教文化的传入
对于形成元宵节俗
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
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
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
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
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
从唐代起
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在客家地区
又有怎样的元宵习俗呢?
一起来看看
客都梅州的元宵习俗
▼▼▼
在客家地区,因为客家话中的“灯”与“丁”谐音,每年的元宵节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意义,赏灯成为元宵活动的“重头戏”,尤以兴宁全境及五华部分地区为盛。
每年的“赏灯节”,已远离家乡四处打拼的客家儿女都想方设法回到家乡,“赏灯大过年”,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既观赏花灯欢度佳节,更合家团聚共话家常,寄望新一年人丁兴旺、家庭和睦。
五华下坝的元宵迎灯历史悠久,这个颇具传统特色的元宵迎灯盛会已经传承了570多年的历史,下坝迎灯闹元宵,规模宏大,每年吸引县城和周边乡镇各地群众前来观看,还引来世界各国的部分侨胞前来寻根祭祖。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下坝迎灯愈来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庆典活动中,鲤鱼灯、龙虾灯、鹅灯、仙鹤灯、十二生肖灯等各种精致花灯都是村民亲手用竹子编织后加上精美的剪纸制作而成的,有的会摇头摆尾、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张嘴觅食,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周边村民和旅游者争相购买的艺术品。
迎“龙珠灯”,是广东省大埔县侯北村萧氏特有的民俗活动,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宋末元初,由宋末进士,任漳州通判、潮州路总管的大埔萧氏始祖萧淳带到当地。其特有的“龙珠灯”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全国独有,现为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了元宵节晚上,各龙珠灯队,锣鼓队先在侯北村委会集中。然后一路游行至鸳鸯祠《椒远堂》拜祭祖先,接火种。
之后由少男少女每两人肩扛一节,连成一条,前后有专人吹唢指挥,同时扛起,同时放下,到各分祠及沿途各家一一参拜,当晚家家户户皆灯火辉煌,村民携老带幼游街追灯,龙珠灯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阵阵,极为热闹喜气。
每年正月十二,丰顺县汤南镇东方村都要举行一项热烈壮观、振奋人心的民俗活动,那就是“跳火堆”。这项沿袭了几百年的大型寓教于乐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们欢庆元宵、共贺丰收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堆的光、火把的光加上天上烟花绽放,相互辉映,映红了夜空也映红了人们兴奋的笑脸;鼓声如雷、鞭炮轰鸣,势如破竹,与喝彩声汇成一片,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整个真丰村成了光的海洋、声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活动结束后,村民们纷纷用竹箩等器具把燃烧后的火堆灰装回家,外村人则用袋子、纸包带一点回家放在自家灶膛里,据老辈人讲,这些火堆灰能保佑一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
也可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多一次分享吧
来源:中国文明网 梅州电台交通广播
编辑:夏新颂
编审:何成发
终审:郭小静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