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客家文化 焕发历史文化名城时代价值 梅江区:全力推进“一城两坊”保护开发工作
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为梅州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嘉应古城和攀桂坊、望杏坊保护开发。”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一城两坊”保护开发写入市党代会报告,梅江区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大家认为,这是一件必须干好的要事,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嘉应古城、攀桂坊和望杏坊,是梅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聚集、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20多处,名街古巷30多条,其中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梅江区着力推进“一城两坊”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延续嘉应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重焕老街光彩。
作为“一城两坊”的核心区——望杏坊黄泥墩社区,目前正在进行名人故居的修缮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这里将重点围绕“名人名居四口塘、一街一巷三院落”的规划布局进行改造开发,当前重点在“塘、地、楼、房、沟、线”六方面推进工作,昔日的人文秀区正重焕生机。
【西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肖威:我们西郊街道在名人名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一是全面完成了鹤和楼的修缮,司马第、醉经楼的修缮方案已经出来了,我们将围绕修缮方案,加快与后裔的对接。围绕水环境整治这一块,整个南北塘已经修缮完毕,整个水环境得到了提升,群众也非常满意,提升了整个望杏坊的颜值。】
【市民 邓伯:黄泥墩社区通过政府的重视,现在改造得很好,每天早晚都有很多群众过来休闲散步,黄泥墩社区有很多名人故居,鹤和楼出了梁伯聪老先生,培养出了很多人才,还有司马第、太史第、都察院等,政府对黄泥墩社区保护也做得很好,能够把厚重的人文底蕴挖掘出来,让后一辈能够学习、提升。】
与人居环境同步提升的,还有望杏坊的社会治理体系格局。西郊街道将创建望杏坊“邻里未来”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治理模式,打造精细服务、信息支撑、开放共享的管理服务平台。
【西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肖威:我们结合市域基层治理这一块,通过“五治”提升群众的乡风文明程度,结合我们城市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把这里建成生态宜居、平安和谐的社区。】
在梅城江北老街,古香古色的骑楼林立,传统老行当与现代新业态相得益彰,文化味与烟火气在此相融,这是一个唤起“老梅城”乡愁记忆、让海外游子牵挂的地方。近年来,梅江区投入约1.2亿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骑楼进行修缮保护。在焕然一新的老街,梅江区先后举办古城闹元宵、金山圩日等民俗文化活动,展示了老街古韵新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重现了老街昔日盛况。接下来,金山街道将加快推进对历史街区和攀桂坊人居环境提升、以及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工作,在传承保护客家文化的同时,焕发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价值。
【金山街道党工委 主任 黄钧豪:金山街道作为“一城两坊”建设的主阵地,将在市委、区委的领导下,做好我们攀桂坊片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管线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会充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营造新的场景,引入新的业态,注入新的元素,焕发我们“一城两坊”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