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克服党内违反政策和纪律的错误,朱德结合当时的整党工作和党史上的经验教训,鲜明阐述了他的观点。他指出:对于那些党曾告诫在先而仍违反政策和纪律以及违犯了纪律仍拒不改正的党员干部,必须给以应有的纪律处分。关于工作方法,他指出:第一,在领导层面自上而下逐级地、经常地抓紧纪律检查工作,同发扬党内外的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第二,党内的教育工作同执行纪律相结合。第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总结经验,在党刊或报纸上公布,以教育全党和人民。
为了把工作做好,朱德对每个担任纪检工作的同志提出要求。他强调:“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团结群众的模范。如果你自己做不到这些,人家就不大信服你,你就很不容易去进行工作。”
朱德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朱德本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举世皆知,却总是谦虚谨慎,把功劳归于人民、归功于党,和摆老资格、恃功挟赏形成鲜明对比。1951年朱德65寿辰,仪陇家乡派人到北京看望他,并提议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朱德听了赶紧说:“这怎么使得?我不算英雄,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作为中央纪委书记,朱德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如一地做到克勤克俭、清正廉洁。他穿的是粗布旧衣,吃的是家常便饭,住的是3间老式平房,节假日子女回来,还得临时搭铺。外出考察,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朱德去山东视察,地方干部知道朱德很称赞莱阳梨,就装了两筐放在朱德返程火车上。朱德得知后,立刻把随行人员找来,严肃地说:“我们下来是工作的,不是来搜刮的,怎么能随便收下面的礼呢?今后订下一条,下来工作,不许接受礼物;谁接受了,就让谁原封送回去。”工作人员只好按要求把两筐梨原封退了回去。
朱德任中央纪委书记前后共5年7个月时间。从主持创建中央纪委办事机构、制定工作细则、选调干部,到定期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报告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朱德对工作抓得很紧,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这段时间内处理近30万起案件,在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克服党内纪律松弛现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曾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的王从吾回忆说:“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纪律,带领大家认真负责地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在全国解放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违反党纪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许多重大事件作了严肃处理,从而使我们能够从纪律检查方面来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