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名90后教授引发关注
不过,与以往不同
这次受到关注的“90后”教授
来自人文社科领域

刘惠颖的教育背景显示,她2010年入读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本科,随后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获硕士、博士学位。在荣誉与资质方面,刘惠颖曾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及2018-2019年度美国富布莱特学者(香港)。
在社会兼职方面,刘惠颖担任国际期刊Aging and Mental Health, Gerontology等审稿人,以及香港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
研究方向上,刘惠颖主要研究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人口老化和健康的影响,积极推动生态瞬时评估法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老年学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社区老人的家庭照护,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状况及管理的影响,生产性老龄化与社区参与的政策意义,老年社会工作干预与评估等等。
上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介绍称,刘惠颖近五年来在高质量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九篇。关于中国老人家庭照护和慢病发展的研究成果被路透社健康专栏(纽约)进行专题报导。2018年代表香港大学获得美国富布莱特学者荣誉并接受多家香港媒体采访报道。
别人家的老师
你服不服?
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
走上了学术舞台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姗
2019年9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节典礼的现场,92岁的陆家云教授和一位年轻女孩正在镜头前合影。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李琳

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1991年出生。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0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她曾于2018年6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论文。
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
哈工大教授万龙
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等计划。
万龙说,历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的榜样。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不但教学好、科研好,更重要的是心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志愿,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工业化事业奉献一生。我觉得这种家国情怀、这种信念担当,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