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中必须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梅塘镇一直在路上。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梅塘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谋划,高位推动,促使示范村大东山村建设谋划早,要求严,推进快,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先后3次组织领导班子前往示范村实地调研,结合村庄规划,在项目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优化功能定位,破解制约瓶颈。同时,帮助谋划生成项目,协助向上争取建设资金,广泛动员旅外乡贤在人才、资源、资金方面支援家乡建设,共破制约发展难题。
浴龙岩
该镇以示范村为点,在镇域范围广泛宣传。在示范村层层召开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会议,提升干群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固定标语、横幅、宣传画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迅速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浴龙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梅塘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步推进“三清三拆”、“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村卫生站规划化建设。指导大东山村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建设引榕干渠石篱化工程,使引榕路大东山段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立健全垃圾日产日清长效保洁机制,各村均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辆以及各种设备,并按照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实现村级垃圾日产日清,大幅度提高垃圾清运效率,保障村级环境卫生效果。指导各村对拆后房子分批次进行整平、绿化、美化处置,美化绿化面积36675平方米。
白水岩
在此基础上,该镇因地制宜,指导各村发展种养产业,壮大各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力度,指导景光村、社山村、大东山村、涂洋村和高埔村顺利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先后建立了“杨梅”、“通心菜”、“ 青榄” 种植基地。
浴龙岩
今日的梅塘镇,正全力以赴,展开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
大东山村:党建引领示范村
大东山村位于梅塘镇东北部,毗邻社山村、溪南村,因村寨东面有一座尖峰山,故名东山,后为别于池尾东山,称大东山。全村783户,4005人;党员74人,村“两委”干部5人。总面积2480亩,其中耕地面积800亩、山地面积1500亩、池塘面积180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薯、蔬菜等作物,其中马铃薯、海兰白等颇有盛誉,山林盛产梅、柿、李等水果,东山青橄榄香脆远近闻名。近年来,分别被揭阳市、普宁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生态环境示范村”、“卫生村”;2018年被司法部、民政部定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近年来,大东山村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乡村振兴力量,着力解决“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问题。
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快村美民富进程。大东山村因地制宜,认真摸索长穗赤青榄栽培管理技术,其栽培技术先后荣获“普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揭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公司+农户”的路子,逐年推广增加大西洋马铃薯种植面积,现全村大部分农户都种植有大西洋马铃薯。村还抓住水稻、甘薯良种种植推广的契机,发动村民推广种植普薯24号和普薯32号,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建设和谐宜居新家园。大东山村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打造3园1带:大东山公园(内设老人活动中心)、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健身公园(内有健身广场、灯光球场和环形塑胶跑道)、引榕干渠带(沿渠路950米配套石栏杆、人行道、绿化带和路灯等设施,形成1带)。村大埔溪综合整治工程即将启动,该工程已获普宁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1362.47万元,计划对大埔溪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护岸长3.595千米、河道清淤3.30千米。项目的建成,将解决大埔溪河道淤积、阻水严重及周边环境杂草丛生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大改善当地的生态生活环境。同时,村全面开展三清三拆行动,已通过市“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验收,宜居环境不断美化。
景光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
景光村,又名洞景,俗称洞仔,位于梅塘镇南部,因村处四面环山仅有一条沿山溪出入的小路,外窄而内里开阔,形似洞,兼此处景色幽美,故名。全村人口3000余人,现时经营村民以农业生产、山林生产、承包土地种植为主,部分村民外出经商或从事制衣、搬运、餐饮、装修、做淘宝、建筑行业等行业。
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山区特色就地取材的石砌角结构潮式民居,现代兴建有多处新厝局楼房局。乡道梅景公路经过该村,有简易公路接安前公路。有耕地750亩,山地10730亩,农业主种水稻、番薯、蔬菜等,山林盛产杨梅、青榄、乌榄、油柑等水果,村产金丝橄榄驰名海内外;洞仔杨梅远近闻名,是普宁主产地,村设有杨梅交易市场。该村是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老区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开端烈士的故乡。该村有小学1所,村民活动场所有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村致力于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多形式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次召开村委会、户主会,通过发放美丽乡村宣传画册、悬挂美丽乡村宣传横幅,大声势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同时,大力整顿乡村环境,从“三清三拆”、“雨污分流”入手,大力整顿脏乱差,对沿路可视范围内危房旧房、乱搭乱建、破旧栏舍、拆除违法广告牌进行拆除,种上绿化植被,设立垃圾分类垃圾桶,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让整个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杨梅是景光村特色农产品,该村结合“一村一品”工作,大力推广“杨梅”项目。景光村的杨梅在梅塘镇乃至整个普宁市都比较有名,全村种植农户较多,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杨梅产业的产值占村农业总产值30%以上。负责景光村“一村一品”的实施主体是普宁市景荣果蔬有限公司,为确保“一村一品”项目顺利建成,政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至今为止,项目总投入资金111.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1.5万元、政府批复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在“一村一品”带动下,村民的种植热情更高,干劲更足了。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景光村还依托当地特有的地理优势,以石空山为载体,全力打造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风景区利用当地天然泉水,筑建景观水池、铺设青砖石、鹅卵石路等,沿路栽种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营造了一幅恬静悠闲的山水画卷。立于山中,在清风吹拂下,让人顿失疲倦,舒爽自得。据了解,下一步,景光村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大宅村:文明新风满家园
大宅村位于梅塘镇东南部,省道安池公路(S238)通村而过。全村总人口2997人,共623户,分为5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8人,全村党员49人,村设党总支1个。耕地面积500多亩,林地面积300多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业和务工。该村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为传统潮汕村落,村民建筑多为潮汕民居“下山虎”,村内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先后荣获普宁市文明村,梅塘镇美丽乡村“乡贤杯”先进集体等荣誉。村北边有一石头山,人称鸡笼山或圆山,由海外乡亲捐资的大宅华侨学校就在鸡笼山下。
村内姓氏有黄、陈、江,其中黄姓居多,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或从事二三产业。
近年来,大宅村以开展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致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弘扬文明生活新时尚步伐,绘就了一幅乡村秀美新画卷。目前大宅村呈现村民安居乐业、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环境日益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大宅村通过广泛发动乡贤捐资、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投入资金50多万元,利用村中的连片旧厕池和边角地建成2个小公园,给村民们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该村;投入资金40多万元修建了圆山桥,为改善乡村交通环境;建设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增强治安防控能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修建了总长达1公里、宽4米的村主干道,同时在道路两旁种植花卉苗木,将该路段打造成为绿道,并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空地栽树植绿,既绿化美化村民自家庭院,又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018年以来,大宅村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大提高了村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宅村共投入资金28万元,拆除旧厕池260个,拆除危旧房屋42宗、3700多平方米,并在旧厕池拆除后留下的空地上新建1个小公园、1个村级卫生站和种上樟树、风铃木等绿化树80棵,美化周边环境;大宅村正在加快建设雨污分流工程,确保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实施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村道卫生专人负责,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进行清理、管理和监督,实行长效管理;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该村还将墙面彩绘作为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的重要环节来抓,对村内部分墙面广告进行清理并彩绘,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观而又“说话的文化墙”,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该村充分利用村内文化墙、小公园、公共宣传栏等平台和阵地,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强化群众环保意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全村的宣传设置,引导群众规范言行。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重品行,守规矩。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村民“喜事简办、丧事新办”。组织村民开展志愿服务,关爱“留守老少妇”,为村内弱势群体及时提供帮助,解决困难。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弘扬文明生活新风尚。
溪南村:碧水环绕古村寨
溪南村位于梅塘镇北部,依榕江南岸而建,榕江支流蜿蜒流经各个村寨,梅棉公路穿村而过。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25833人,下有43个自然村,设有一个党委和六个党支部。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和外出打工。
2014年溪南村成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单位。溪南大寨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是一个拥有十三巷十一街的超大古寨围。寨子的建造有着独特的风水讲究,寨内置有十祠堂五公厅、前水城后方楼和十八座“下山虎”,建筑多为贝灰三合土结构,是一个珍贵的潮汕传统民居古建筑群。
在岭东潮府,土库是一种公家合建或家族独资兴修用防御及储物的建筑。防御及存储性质,造就了土库是一种高耸宏伟的叠楼,及其大厅不开敞而仅一个十分厚重的大门,以致关门即可全封闭抵御外来,或登上楼层抽掉木梯隔开下层。由于土库的性质,这些大屋多建于寨后且数量并不算多。然而,在溪南大寨内,这里的土库不止超规格的高耸体大,还多有数十座。在全潮汕目前所发现来说,可谓绝无仅有了。
近年来,该村按照上级“乡村振兴”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三清三拆”人居环境整治。
自2016年起,溪南村每年春节举办10公里乡村环保马拉松大赛。
同时,村十分重视公益事业的开展,从“十里湖泊,水岸同治”到湖埔桥整修,从古村保护到榕江堤围整治,从四届马拉松到扶贫济困,从奖教奖学到公益图书馆……无不凝聚着溪南村内外村民的努力,无不彰显着溪南人同心同德,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与决心。
据了解,该村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溪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溪南河为榕江南河中下游右岸二级小支流,主流总长度为5.57km,流域面积5.21km2。溪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后,将解决溪南河河道淤积、水质恶化、洪涝灾害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榕江水质安全。
溪南木雕,是该村的特色产业。
说起溪南木雕,不得不说起溪南周理发家族,周理发家族的木雕故事,是溪南木雕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因为,正是周理发家族引领了溪南木雕的繁荣与发展,在溪南木雕史上举足轻重。
溪南木雕讲究刀法和神韵,据说,同样一种传统木雕工艺品,溪南村艺人做出来的总要精彩些、传神些。究其原因,有人说,严格的师承和工匠精神,造就了一辈艺人精湛的技艺和真诚的为人之道。这也是溪南木雕名扬四方的原因。
潮汕木雕在溪南历久不衰流传至今。铿锵、铿锵......那有力的打凿声,那精雕细琢的仔细,让你感受到一个木雕之乡的浓浓韵味,情不自禁对木雕这朵民间艺术奇葩生出许多的惊叹和佩服!现在,在溪南,还有很多家像周理发第四传人周锦辉这样的木雕工坊,他们或在自己厝内,或在工场,用自己的双手,默默诠释对木雕艺术的热爱与坚持。而正是有了像周锦辉、周培旭、周松茂这样的艺人的执着,溪南木雕,才能传承百年,名扬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