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巨变
林亚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家乡的巨变。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随着前段时间重新播出的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的熟悉旋律,记忆回到30多年前的家乡,闭塞的环境、泥泞的小道、破烂的砖瓦房,出行靠双腿,食饭靠天水(下雨),生病靠挺住……
我的家乡坐落在云安区都杨镇的西江边,从家乡到西江边码头有5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离云浮市区50多公里。
巨变首先体现在“行”方面。以前,我的家乡十分偏僻。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家乡到江边只有一条简易的泥路,江边至镇政府所在地没有通公路,只能用船作运输工具,镇政府至市区也是泥路,交通十分不便,一天仅有两班车,如要到市区办事,往往要到下午才能到达。1995年,我结婚接新娘时要请车接到镇政府所在地码头,再租船由镇政府所在地码头到江边码头,最后乘手扶拖拉机从江边到家。被娘家人笑称是“海、陆、空”几乎都齐全的婚礼。由于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富民政策和对“三农”的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家乡交通日新月异,水泥路已经延伸到了村边,从市区到家乡只需一个小时,到镇政府办事只需20多分钟。高铁站就设在家门口,以前舟车劳顿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广州,现在只需1个小时。G80、清云高速、汕湛高速已通车,出行更加方便。路通财通,现在家乡所有家庭都购置了摩托车,大部分家庭购置了小车。这些巨变在10多年前连想都不敢想,但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第二巨变体现在“娱乐”方面。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的家乡有1000多人,只有两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只能收看一两个频道,而且电视信号十分差,夸张到雪花大过人像,我记得当时播放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和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每到播出时间,太阳还未下山,就有人扛着椅子去霸位,去迟了只能在后面“听”电视了。现在随着家乡人生活的不断富裕,村民都拥有了彩电,有线电视、Wifi也进村了,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视、娱乐节目十分丰富。
第三巨变体现在“信息”方面。90年代中期以前,我的家乡只有大队部有一台老式摇把子电话,而且随时处在有事打不通,通了也讲不清的状态,十分不便。邮递员隔几天才派一次报纸,新闻变成了旧闻,而且因信件延时误事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家乡80%的家庭拥有了电话,手机发射站就建在村边,人人拥有智能化手机,网上购物、电商平台、微信和微信支付已成日常生活手段,互联网+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这些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现在,村民住有楼,行有车,医有保……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丰富,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巨变来自哪里?来自改革开放,来自党的富民政策。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美丽的家乡环境也受到考验,石场的开采、生活垃圾处理不科学,也对曾被誉为“云浮香格里拉”的家乡环境造成不少的伤害,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自觉保护环境,使我的家乡成为真正的“云浮香格里拉”。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