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云浮地区天气闷热多雨,不少市民发现路旁、公园的树下、草坪等冒出了一个个小脑袋,那就是各种野生菌类(蘑菇)。
菌类
现在潮湿闷热的天气,正是野生菌类生长旺盛的季节,只需一两天雨水,在山林或是植被风貌保护得比较好的地区,就可能会冒出大片大片的菌类来。
菌类迎来了快速繁殖期,市场上也大量出售多种多样的新鲜蘑菇。与此同时,因误食有毒菌类的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身边的这些野生菌类是否有毒?发现这些菌类应该如何对待呢?
为此,记者来到了云浮植物园和南山森林公园及市民报料的地点,拍摄了部分野生菌图片,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向林业部门专业人士求证。
据市林业局及南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以上菌类属于环柄菇、青褶伞、灵芝、小皮伞、白环蘑,大部分为有毒种类。我国菌类品种较多,一些野生的带毒菌类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观察其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菌类往往与有毒的菌类混生,无毒菌类很容易受到毒菌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菌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菌类,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所以,街坊们注意咯,对于野生菌类,请做到以下几点。
1. 不采摘
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大家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 不买卖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正规市场也不能放松警惕,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买来食用。
3. 不食用
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
新闻加点料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有哪些类型?
长什么样呢?
一起来瞧瞧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朋友们
转发提醒
来源:云浮融媒中心
记者:区伟东 王铭灏
责任编辑:植发炜 李艳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