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为筹集财政资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一期)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二期),规模均为500亿元,期限分别为5年和7年。
业内人士表示,这两期抗疫特别国债将采取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个人也可以购买。
根据通知,两期国债定于6月18日招标,6月19日开始计息,招标结束至6月19日进行分销,6月23日起上市交易。
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认为,提高赤字率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是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政策有为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此前,我国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在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第二次是在2007年,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
来源:经济日报、新华视点微博
责任编辑:植发炜 胡焕红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