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开幕,今年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Recover and Reimagine)”为主题,主会场活动设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
该活动充分利用精美的建筑和环境优势移步换景,用灵活创新的方式和丰富多样的内容,传递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展示出广东文博在面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系列活动激发“创新力”
“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仪式于当日上午9时半在陈家祠文化广场举行,粤港澳三地有关领导和文博单位嘉宾等近200人参与了本次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公布了26个“2021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名单;为“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获奖单位、2019-2020年度广东省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优秀案例获奖单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广东省选拔赛”金牌讲解员、“第三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等获奖单位颁奖。
近年来,文物保护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此次广东省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优秀案例获奖单位之一。“文物展出过程中,空气和光线都可能对文物有一定的损害,如何把这种损害减少到最低的限度,让文物更加有效地全方位展示给公众?”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将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比作戴口罩,“我们使用了超低反射度的玻璃,游客拍照时不会反光。而文物展示采取密封空间展示,温度冷热不影响内部空间。此外,采取人来亮灯、人走灭灯的灯光布置,也是预防性保护的一部分。
如何让深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走进大众的视野,也成为博物馆需要创新和思考的问题。在本次“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评选中,广州博物馆凭借“消失的名菜”项目获奖。该项目还原广州馆藏文物中的民国老菜单 ,让文物中的“粤菜”重回当代人的餐桌。
现场还公布肇庆市为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城市。广州和肇庆两地领导代表交接了活动旗帜。
精品大展轮番“上新”
据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多个精品展览在本次博物馆日面向公众开放。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博物馆策划承办的《从黄浦潮到珠江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展出,集合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八家博物馆,展出100件文物、近200幅图片,全景呈现建党百年的历史。
在广东省博物馆二楼大堂,一个巨大的“您好!坪石先生”互动空间显得格外亮眼。从16日至18日,这一空间以灯影秀等形式,向观众介绍抗战时期华南教育中各位坪石先生的故事。
广东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馆方近期将推出《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专题展》,并举办“光影忆百年,红星耀中国——红色经典电影放映厅”活动,播放系列红色经典电影。
而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16日下午,志愿者们通过个人讲解展示及风采展示,参与第七届“南越王杯”志愿者讲解比赛暨表彰大会,争夺“金牌志愿者”讲解员及“金牌团队”等称号。
文博惠民活动受热捧
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全省各地陆续举办的公益性文物鉴定、文物鉴赏讲座、专家讲座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受到市民的热捧。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等专家在活动现场举行公益讲座。
在陈家祠文化广场,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组成公益性文物鉴定点,长期从事陶瓷、玉器、杂项、书画等多个类别文物鉴定与研究工作的何锋、潘鸣皋、杨穗敏三位专家亲临现场,免费为市民提供文物咨询鉴定服务。
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的会议室内,两场公益性文物鉴赏讲座正在进行。长期从事陶瓷、玉石类文物鉴定研究工作的专家林滔为在场观众详细分析了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广彩瓷器的特点。而长期从事书画类文物鉴定与研究工作的专家黄应余则以广东书画为例,向听众介绍了中国书画鉴定的基本常识。
活动期间,5月15日,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们走进惠州,为当地市民完成书画7件、钱币75件、玉器杂项70件、陶瓷80件的免费鉴定。5月18日,还将在河源、深圳等地开展惠民鉴定活动。
此外,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还携手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举办“博古鉴真——2021大型公益性文物鉴定及文物法规咨询活动”,在今年内举行四场“鉴宝活动”。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