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首部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为主题的微电影《明路》正式上线,微电影根据真实社矫案例改编,旨在科普社矫知识,呼吁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犯罪。
话不多说,立马点击视频观看!▽▽
未成年人社矫主题微电影《明路》来啦
故事简介:
微电影主角阿明的原型为社矫对象阿鸿(化名)。2018年,年仅17岁的他因参与打斗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于2019年正式入矫。与微电影中的情节相同,阿鸿最初并不愿意接受社区矫正,他认为社工并不能提供什么帮助,也担忧自己会因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遭人轻视。
青少年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法律意识薄弱,故意伤害、危险驾驶和财产型犯罪是大多数青少年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入矫的主要原因。社工在走访中发现阿鸿与家人的关系颇为僵持,因此为他制定了改善家庭关系、重返校园的社矫方案。
▲微电影拍摄现场
在社工的鼓励下,阿鸿主动提出要到母亲经营的水果店帮忙,这成为他与家人、社工改善关系的转折点。随着时光流逝,他与母亲的关系也有了更多可喜的变化。
不仅如此,社工还向母子俩传授正确的沟通技巧,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换位思考,例如将“把水壶拿过来”的命令式语句转换成“请你帮我把水壶拿过来”。
小小转变使母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阿鸿每个周末都会到水果店帮忙。据了解,阿鸿已于去年9月重新进入一所技校就读。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
是社区矫正对象的一个特殊群体
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
心智不成熟、思想不稳定的情况
近年来,中山市司法局
运用“帮扶+关怀”的管理方式
多方面落实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
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帮扶救助工作
青少年社区矫正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访谈与心理疏导
2017年以来,中山市司法局一直把青少年矫正工作放在重点位置,积极探索矫正模式,以“关怀+帮扶”为大方向,制定“感化式”和“交友式”的帮教矫正计划,深入落实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利用专业知识为青少年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成长辅导、法律服务、困难帮扶和自护教育等服务。
建档一对一,开展针对性工作
▲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一人一档
中山市司法局以“访谈+心理测评”的模式开展青少年社矫工作,并对青少年社矫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档案建设,档案内容包括首次服务登记表、心理测评报告、每月动态情况、部分走访记录等。
截至6月30日,中山市司法局累计完成450份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建档工作,且不断对档案进行同步更新。同时,为方便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与跟进,中山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制定了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动态跟踪汇总机制与个案转介机制,对有需要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跟进回访,以达到帮扶目的。


▲组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参加体验性户外拓展活动
另外,中山市司法局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报告的情况并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活动,截至6月30日,约有774人次参与活动。
联动四方谈,开展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工作
入矫前,对于部分“有状况”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社工会及时反映该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中山市司法局会采取对应的入矫措施,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入矫后,对于行为不良且给予多次警告仍未改正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中山市司法局联动市检察院、社矫抽调警察、镇区司法所进行四方会谈,在会谈中对其进行训诫和劝导,对有强烈悔改之心和行动力的青少年,会优先考虑给予机会让其改正,若再不更改,立即提请撤销缓刑。
来源:广东司法行政、中山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植发炜 李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