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边上,吹响黎明的号角……

2021-11-05 22:29:34 

今天,

我们想说说云浮云安。

这座粤西小城,

细细探索,

竟然挖出不少故事。

尤其是红色故事。

   
   
   

今天,

我们也仍要推书。

由李宜航、李军晓主编的《红色云安颂》——

来了!

   

封面设计之一

   

走云安,

绕不过它的母亲河西江。

红色故事的千丝万缕,

也从西江讲起。

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一次肇庆党史座谈会上,

原中共西江特委书记、珠江纵队政委、粤桂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梁嘉同志在回顾三罗地区革命历史时,

郑重提出了一个观点 :

“云浮的都骑可说是西江的‘小延安’。”

——摘自《红色云安颂》第一章

云安都江镇,

是《云安红色颂》的起始点。

作者以西江“小延安”为线索,

追忆革命人事物,

提炼云安之延安精神,

且立足当下,

看今朝都江建设发展。

如此,

乃荡气回肠。

   

梳理罢云安红色故事主轴线,

作者深入走访云安革命地。

探索旧墟秘密电台,

登上见证日寇侵华的金鱼沙岛,

寻访革命老村养蜂人,

听老游击队员述红色故事。

读者看见的,

是都杨革命地理的鲜活侧面。

   
   

故事,

由地点,

聚焦至物件。

一物,一人,一事,一城,

一故事,一历史,一精神。

第三章——文物里的革命。

信纸轻若鸿毛,

然深藏一位义子的纠结无奈。

草鞋破旧不堪,

然踏过多少鲜血、多少份义无反顾。

物件里的红色故事,

透过作者平实笔触,

娓娓道来,

言简意深。

   
   

红色,当然是革命的颜色,

亦是战士灵魂的底色,

是建设者的心之所向,

是历史车轮的浓墨重彩,

是本书的躯壳与心声。

   

谈至此,

适时分享本书前言。

西江边上,吹响黎明的号角……

李宜航 

亲爱的读者,您一定还记得《西行漫记》封面的小号手吧?

是的。多么生动的画面啊——一位英姿勃勃、标格磊落的红军战士,头戴八角帽,腰间挎手枪,右手持军号,迎着朝阳吹响……向上、不屈之声浩荡,奋发、雄拔之气升腾。这幅名为“抗战之声”的照片,在岁月淘洗中定格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是的。多么巨大的影响啊——以小号手为封面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吹奏出了雄壮而激昂的号音,让西方积累起来的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谣言和猜疑倒塌了”,更激励着无数中国青年在那个年代冲破封锁,“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是的。“当红星像一颗彗星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上空掠过”,当号声逆风飞扬,“星火燎原”已无可阻挡!

而那个踔厉风发的小号手,一直不矜不伐。直到照片刊发六十年后,才得以解密:他叫谢立全,开国将军。

读者朋友,您可能还不太知晓:这个小号手谢立全,多年在广东裹血力战,率部同日军进行了140多次的战斗。期间,还曾在有“西江小延安”之称的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横戈跃马、我武惟扬。

史载:抗战期间,谢立全驰驱南粤,参与创建了五桂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罗浮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皂幕山老香山抗日革命根据地。1945年,作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参谋长、代司令员,他率部来到云浮都骑(现云安区都杨镇)。斯时,这支英雄的队伍负任蒙劳——“本军乃广东人民子弟兵,痛桑梓之沦亡,哀同胞之惨苦,目击心伤,悲愤交迸,爰举抗日义旗,团结救国力量,将西江六邑各地人民抗日游击队,加以改编,统一指挥……共同负起打退敌人进攻,缩小敌占区域,收复失地,建立民主根据地之责任。”

初到都骑,谢立全住在“荣昌堂”。这里算得上是铜围铁马继继绳绳:始建于晚清,青砖瓦木结构,三层高,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外观有森严之威,内察具战备之实,顶层设小炮楼,拐角隐藏枪眼,书房有秘密通道。一有风声,可战、可守、可退。

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那时的谢立全,会不会在这西江之畔、荣昌堂前,轻轻地擦拭那把军号,迎着曙光奋力吹响?这场景当然已无法考究,但至少在我的脑海,多次闪现,恍若那幅照片。

作此遐思的,应该还包括谢立全将军的后人。72年后的秋天,他的儿子谢小朋、女儿谢小明,驱车1500公里来到荣昌堂,久久伫立。不消说,他们一定读懂了父亲,他们的眼前,一定浮现了那个伟岸的画面,那个英武的模样。

历史经典的反刍,往往不经意,却很顽强!

说起这荣昌堂,其实是座私宅——余渭泉同志故居。

余渭泉,中共云浮县首任特别支部书记。就是他,在棘地荆天、蜂目豺声之中,拉开了当地革命的觉醒大幕,被誉为“粤中余则成”。他的临危自奋,他的匪石匪席,他的蹈锋饮血,他的悉心戮力……早已流布于西江之上。而最使人难以忘怀的,恐怕还是他16岁时写下的一封家书。那是1933年,因愤恨日寇侵占我东三省,正在广东中医药学校读书的余渭泉决意投笔从戎。他在家书中写道——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自蒙抚育感恩,何拟儿因愤三省沦亡承德失守,凡具有热血青年,莫不发指,儿有观及此,乃与同学董悦康黄炙兵二人纵身投军效力,共诛倭奴而后已,而双亲抚儿至今恩德何似现一上决别,姑负亲恩,然国家之事,匹夫有责,只有来生再报而已,临书怆悴,余事续陈,肃请金安!”

何等悲愤——若一去无回,便一去无回!

何等热血——大地之黎明,匹夫之奋勇!

何等深情——今生赴国难,来生报亲恩!

…………

这荣昌堂的传奇啊,还真是搅海翻江、相帅成风。

从1938年余渭泉参加革命开始,荣昌堂就一步步“赤化”为当地党组织成长的策源地。先是作为中共云浮县组织的重要指挥场所,后又成为粤中、西江、三罗地区党组织的秘密指挥机关、活动基地和联络中心,抗日四乡联防办事处、中共云北区委在此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区临时特委在此办公……共计留下120多名革命人士的热血传奇!他们搴旗取将、撞阵冲军,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时的荣昌堂,作风向标,聚播火人,引追光者,电照风行!

谢立全一行在荣昌堂掩蔽时,曾把一挺机枪藏在一楼余渭泉母亲的长生木(棺材)内,其余枪支弹药用油纸包好,放在余家商铺“同泰”号的染布池里,使用时便迅即取出……荣昌堂内,余渭泉深惟重虑,动员亲人跟党走。他的家族,先后有七人参加革命,10多支枪和3000多发子弹全部献给了党。

解放后,在荣昌堂住过的原粤中临时特委书记罗范群深情地回忆:“国民党统治年代,像荣昌堂这样,敢出钱、出力、出枪支持共产党,实在少见、难能可贵啊!”

正如很多读者所知,云安区都杨镇,在广东革命史上一直被称为“西江小延安”。

遐州僻壤,能享“小延安”之盛誉,因了荣昌堂赫赫之功,更有赖无数“无名英雄”星星之火。

掀开历史的一角,我们得以窥见英雄们赴火蹈刃的背影。如,为云浮重燃革命火种的周明,边教书边革命的李冲、李东江、黄浩波,雾锁云迷时冲出村口战死的麦月才,与敌伪斗智斗勇的麦长龙,等等。他们,或许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无不有一颗爱国心——“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无不有一身报国志——“恨不能死于战场耳。每日天将明时,枕上闻军营号声,不禁神魂飞越”,无不有一种伟大的信仰——“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想以都杨镇、云安区作为地方党史的一个观察样本,通过《红色云安颂》这本书,见微知著,来试图更具体地回答历史与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又何以薪火相传?真切验证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七十多年前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的感言——“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如是,这样本虽微,其价值必巨。“小延安”的“小”,也可以大放光明。

云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不惮繁难,精心梳理了三百多万字的权威资料;我们的采编团队特别是执笔的林洪浩同志,一条村一条村奔波,一个字一个字核校,掌握了大量翔实的一手材料。这些,都较好地保证了《红色云安颂》的品质、品格和品位。

期望您能从这些质朴安静的文字中,读出我们充满敬意、诚意的心。

期望您能到西江边走走,感悟历史的深切著白,想象一下谢立全们吹响黎明冲锋号的热切与恢宏……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
打开云浮通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西江边上,吹响黎明的号角…… 2021-11-05 22:29:34
紧急提醒!从这些地方发出的快递,别动! 2021-11-05 22:24:22
彩票站里党旗飘 2021-11-05 22:33:01
云浮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激发动能 以科技创新引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 2021-11-05 20:26:17
倡议书!致云浮单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2021-11-05 17:40:15
国台办: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终身有效 2021-11-05 16:49:09
超23亿了! 2021-11-05 16:41:35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一图读懂《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2021-11-05 16:41:35
19天786例!一图了解本土确诊病例分布情况 2021-11-05 15:46:38
多例病例到访这一度假区!有相关地区旅居史来(返)粤人员尽快向社区报备 2021-11-05 15:46:55
没看够!下载个云浮通呗!
云浮通 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美丽云浮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