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1月7日是立冬,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这一节气到来后,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故养生以“养藏”为本,应当遵从自然界“闭藏”的特点,保养阴精,潜藏阳气,需要我们养藏机体阳气。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立冬节气该如何养生。

冬季夜长日短,气温降低,日常起居中应多收藏阳气、养护阴气,即冬季宜早睡晚起(最晚不应超过早上9点),使睡眠充足,一则潜藏、养护阳气;二则避开严寒,待天明日出,再起床。若睡眠过晚,则易耗损阳气,使阳气潜藏不足,春日升发不利,同时半夜寒冷,易受寒而患病。

入冬之后,阳气收藏,阴气较盛,天气寒冷,因此,锻炼时应收藏阳气,同时防寒防冻。可以用室内运动代替户外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开严寒。如可在室内练拳、做操、打乒乓球等。但需要注意,锻炼场所要保持换气通畅;锻炼幅度和强度不可过大,取微汗即可;锻炼后及时保暖,以免受寒,若天气极冷,则不宜锻炼。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凋零,易使人情绪低落,同时,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时间短,也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故冬季养神应着眼于“藏”,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保持安定、伏匿与满足的情绪,远寒就温,多晒太阳,使阳气通达,心情自然舒畅。

胃痛:中脘、足三里;
腹痛: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天枢;
感冒:风池、大椎、合谷、列缺;
咳嗽:膻中、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


做法:
①羊肉切块,白萝卜去皮切块,姜切片;
②锅中放入清水,羊肉凉水下锅,加橘皮和一大块萝卜还有小块姜片。待水烧开,(橘皮和萝卜有除膻味的功效)。除尽血沫,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③锅中加开水放入焯净的羊肉块,葱、姜,大火烧开烹入料酒,改中火盖盖煨1小时;
甲鱼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凉血补虚之用;枸杞子性味甘平,长于滋补肝肾;熟地黄性甘微温,善于益肾填精,补血滋阴,为补肾阴之要药;大枣甘温,益气养血。诸物合之,共奏滋阴补肾之效。对于素体阴虚者,借助冬季封藏特性,培补阴精,滋阴潜阳。

来源:广东中医药
责编:苏鹏蕴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