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四开运节
叶广学
开运节是云安区六都镇矿厂村的一个特别的“疍家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开运节”的“开运”,不是民间迷信所说的“开运起福”的“开运”,而是指水上航运开始运作。“开运节”,就是开始进行水上航运这天所过的“节”。
我是去年6月下乡搜集文史资料时才知道矿厂村有个开运节的。我当时非常奇怪,这个矿厂村,远离西江边,石龙河(大庆河)也不流经这里,如何开展水上航运呢?为何会有这么一个节日呢?
到村里一问,才知道旧时西江水曾泛滥至此,还有个码头叫“龙华埠”,码头旁边还有一条圩市叫“新圩”……可惜,这一切都消失了。
我听了,便来了兴趣,便细细地打听了龙华埠、新圩以及开运节的情况。
龙华埠位于冬城村委高桥村、矿厂村附近,是一个季节性码头。高桥村,因村旁有座叫“高桥”的古桥而得名。该桥清·道光版《东安县志》有载。后因村道建设,古桥已被掩埋。高桥村又名“西水塱”,西江河堤及蓬远泵站建成前,汛期时的西江水倒灌进蓬远河,大水一直涨到高桥村前的低洼地。西水塱的“西水”,就是西江水。该村的邓氏先祖于河水浸不着的高地建房开村,故称“西水塱”。矿厂村原名“矿场村”,因村中有石矿开采场而得名。旧时交通不便,每到汛期,人们便利用西江水涨,用船将货物运至此地,再用人力、畜力转运到云城。又用船把村中的石矿运到西江边转装大船,转运至珠三角各地。于是,此地便形成了一个季节性码头,叫“龙华埠”。龙华埠形成的时间约在清末民初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防洪需要和解决西江水倒灌及内涝问题,修筑了西江河堤及建设了蓬远泵站,蓬远河的航运便从此终止。后华龙埠一带被开发为石材工业区,埠头一带便被填埋了。
那时候,随着龙华埠码头的兴起,在码头的上方山坡逐渐形成一个小圩市,这是六都镇最新形成的圩市,于是称之为“新圩”。据当地故老讲述,圩市约形成于民国初期,由两排青砖骑楼商铺组成,街道下方不远处便是龙华埠码头。新圩形成后,冬城、大庆各村村民都有趁新圩的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云硫公司建造窄轨铁路通六都码头,铁路经过新圩,从街道中间穿过。铁路与两旁的骑楼商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景。铁路弃用后,随着龙华埠的填埋,新圩亦被拆毁,铁轨被埋铺成村道。目前,新圩所在的地方,成了村道及青州大道的一部分。
西水塱水运业的兴起,矿厂村的村民成了新“疍家”,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是他们疍家的节日——开运节。
这个疍家节为何定在四月初四呢?原来与一座“将军庙”有关。距离矿场村不远的蓬远河边上有座大石山,山上有个白云洞。这个山洞是载入旧志的胜景。清·道光四年版《东安县志》记载:“白云洞,在城东北三十五里,洞有悬石若柱。颇多胜概。”白云洞很大,可摆十数席供一二百人同时就餐。洞顶及西壁布满石柱、石钟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将军庙依洞而建,供奉无名将军及诸菩萨罗汉。将军庙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山贼土匪横行,四处洗劫村庄,民不聊生。一次,山贼到思怀(今富强)行劫。张元勋、陈璘二将军接报,便派出一支数百人的军队前往清剿。进军途中,适逢天大雨,山溪暴涨、洪水滔滔,官军前进不得。军队只好后撤,转至白云洞驻扎。半夜里,驻扎在白云洞里的官兵在睡梦中遭到山贼的偷营,仓促应战的官兵最终全军覆没。后来,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官兵就被安葬在白云洞里的小洞里。老百姓为了纪念那些牺牲的官兵,便在白云洞依洞而建,修了一座庙,叫“将军庙”。这“将军”没有具体名字,指的就是那些牺牲在白云洞的官兵们。那些官兵遇害的那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四。于是,当地老百姓便选定四月初四这一天集中到将军庙里祭祀祈福。
清末民初,当地人开始开采大石山和矿厂村石山的石灰石煅烧石灰或直接用船运到珠江三角洲一带销售。每年的四月初,西江水边开始涨,蓬远河的水排不出去,江水一直涨到大石山、西水塱一带。四月初四这天,采石工备齐牲礼到将军庙礼拜祭,祈求将保佑采石、行船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大家好酒好肉大吃一顿后便开始了紧张的采石、运石的劳动了,他们称这一天为“开运节”,是大船开始航运的日子。
旧时,矿场村的村民在这天备好祭礼到白云洞的将军庙拜祭祈福、烧炮,祈请将军保佑新一年的船运顺风顺水、出入平安,随后回家宴请亲友,热闹非凡。这一天,其实是村民开始船运作业的日子,故又称“开运节”。
逝者如斯、沧海桑田。
而今,码头、新街不复存在了,载货船只的马达声也彻底消失了,将军庙那感人的故事也老得鲜有人传讲了。断了船运业后,矿场村人每逢四月初四依旧惯着过“开运节”。有所不同的是,曾经隆重兴闹的大节,现在成了各家“加菜”打牙祭的日子,其他节俗都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