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2020-09-09 11:25:29 

沿着黄河流向自西往东行走中原大地,函谷关,是绕不开的重要文化地标。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古往今来,函谷关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故人乡思。


历史上,河南境内有3座函谷关:灵宝秦函谷关,洛阳新安汉函谷关,建于黄河河滩、紧邻秦函谷关的魏函谷关。最古老的,当属秦函谷关。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1


日前,记者寻访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的秦函谷关。当年的雄关要塞,早已湮灭在历史烟尘中。


“在历代著名关卡中,函谷关最为特殊,它既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也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更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一处要点。”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管理处副主任郜俊明说。


从地图上看,三门峡一带处于黄河“几”字形拐弯处。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秦国在此天险关隘修建函谷关。


“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称‘函谷关’。”郜俊明说,有了函谷关,秦国才能据崤函之固,在六国联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时机成熟时东出横扫天下。


漫步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不时邂逅典故传说:老子著述道德经、鸡鸣狗盗过函谷……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2


历史上,函谷关也是象征荣耀的分界线。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为京师所在,人以身居关中为傲。相传,楼船将军杨仆耻为“关外民”,便上书汉武帝,请求将秦函谷关向东搬迁至家乡新安县,这样,自己就成了“关内人”。


沿着当年“杨仆徙关”的足迹,记者驱车一路向东,“去弘农三百里”,到达位于洛阳市新安县东的汉函谷关。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的一处重要节点,汉函谷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3


此处现存关楼、阙台和烽燧。关楼保留了民国期间最后一次修葺的形制。登上关楼,记者遥想“秦时明月汉时关”。当年,西域各国使节、商旅驼队正是从这里往来都城洛阳。经由函谷关,中原文化与秦晋文化相互交融。


“汉函谷关的军事防御功能远不如秦时,但作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转站的功能更为完备。当时它不仅是一道关,还是一座城。”新安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洪超介绍,这里考古发现的内外城结构、建筑材料以及瓷器、铁器、铜钱等物品印证了这一点。


王洪超曾亲历函谷关申遗过程。他介绍,汉函谷关还出土了大量牵驼俑、胡俑、骆驼俑等,这些具有西域特色的文物佐证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第一关”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函谷关作为交通要塞和东西交流窗口的角色从未改变。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4


随着古代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中心南移,扼守东西要道的函谷关地位逐渐衰落。回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函谷关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从郑州始发的中欧班列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抵达欧洲中部。中原腹地,再次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5


告别古老的雄关时,记者耳畔交相回响起驼铃声声、列车轰鸣,深深感受着祖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进取精神,激动于一个民族不断奋进、开创未来的伟大力量。


云浮融媒中心出品分割线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王丁 桂娟 双瑞

责任编辑:冯浩森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
打开云浮通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海报| 致敬云浮抗疫英雄们! 2020-09-09 08:47:3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 2020-09-08 14:06:16
关爱未成年人创文系列活动|第五场 走进碧桂园凤凰广场 2020-09-08 09:02:09
农家女采药挖出“镇馆之宝”: 南宋龙泉窑船形砚滴 2020-09-09 11:09:58
关注儿童健康成长 思劳镇开展关爱主题服务活动15场 2020-09-09 11:10:16
仰韶遗址:百年考古激发巨大民族自豪感 2020-09-09 11:25:05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2020-09-09 11:25:29
世卫组织官员称赞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2020-09-09 09:48:17
郁南:平台镇“四小园”建设成效明显 村庄“颜值”增辉群众生活增色 2020-09-09 09:55:15
【润蕾工程】云浮市“中国梦·家风美”润蕾工程少年儿童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2020-09-09 09:43:24
没看够!下载个云浮通呗!
云浮通 美丽云浮 共同缔造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