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的整具恐龙骨骼化石。
黄氏河源龙新复原图。
恐龙蛋化石。
据杜衍礼介绍,河源龙(Heyuannia)属于窃蛋龙科,包括黄氏河源龙(模式种,广东)和延氏河源龙(蒙古)两个种,生活在距今7000-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杜衍礼称,1999年,在河源市郊黄沙村的荒坡上,时任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黄东(现已退休)发现了三个完整的爪骨,后被鉴定为白垩纪晚期窃蛋龙的一个新品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吕君昌博士将其取名“黄氏河源龙”。种名“黄氏”取自重大贡献者黄东的姓,属名“河源”取自化石发现之地。黄氏河源龙保留了小型兽脚类恐龙和鸟类的双重特征,代表了白垩纪时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中间生物。
在河源恐龙博物馆中,经科学家复原的黄氏河源龙雕宛如一只长着彩色羽翼的鸵鸟,拥有像袋鼠一样坚韧的尾巴。之所以将它分至窃蛋龙科,是因为它与半个世纪以前,在蒙古高原戈壁发现的一只小型食肉性恐龙很像。王强称,黄氏河源龙蛋化石并非椭圆形,而是长形,据相关研究色素分析显示,它的蛋皮可能有着东方神话里青鸟羽毛一般的蓝色,这也被称为知更鸟蓝或蒂芙尼蓝,寓意着幸福和浪漫。“黄氏河源龙”这一神秘的远古生物,如今成了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志青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