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组建了家庭后,家婆就从农村出来跟我们住。有时吃剩了一点点饭,她都舍不得倒掉,拿去晒干,攒起来给亲戚喂鸡。天气晴朗还好,饭很快就晒干了,遇到下雨天,饭就会发霉,发臭,家婆还是舍不得倒掉。我们劝她倒掉,她总会振振有词:“种点粮食多艰辛啊!”
我少年时耕过田种过地,当然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只是我的体会没有家婆那么深。我就只耕种过几年的田地,而家婆则耕种了几十年的田地,家公家婆就靠耕田种地养育了七个子女。我能理解每一粒粮食对于家公家婆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一直以来,我家里很少有剩饭剩菜,除非有亲朋戚友来家里吃饭。
在一般人看来,一斤米才几元钱,一点剩饭也值不了多少钱,倒掉也不觉得可惜。只有耕过田种过地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一粒粮食究竟蕴含了多少汗水,多少艰辛!
少年时耕田种地的农村生活现在还历历在目。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家里两亩田的耕种就压在我和姐姐弱小的肩上,因为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又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弟弟年幼。我读四年级时,姐姐到镇上去读初中,只有星期六下午放学回来,星期天下午又去上学了,家里的重担更多地落在我的肩上。每天下午放学,我就要去山上砍柴,割草或到田地里干活。
最辛苦的是暑假,无论室外的太阳有多猛烈,内心有多抗拒,都得到烈日下干活,汗水把衣服湿透了,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汗滴禾下土”。
收割稻谷是最辛苦的,到现在我还记得和同学抬打禾机的一幕:沉重的打禾机压得我双脚发颤,举步维艰。累得不行了,把打禾机抛下,就不想再抬了。但歇了一会儿,又不得不再抬起打禾机继续前进。收割了半天稻子,又累又饿,还得把沉重的谷子挑回地塘摊开晒,回家还要点燃柴草生火煮饭菜,吃完饭还得煮鸡食,喂鸡,洗衣服,挑水等等,忙完家务又得继续到田里收割稻子。那时根本就不知道有睡午觉这回事儿。
收割完稻子就是整田。由于家里没牛犁田耙田,只能用锄头一锄一锄地翻挖,一边挖一边用脚踩,踩出泥浆来。在烈日下挖两亩多田,踩两亩多田,有多辛苦,我深有体会。每张田都翻挖好了,踩熟了,然后推平,才可以插秧。
我以前在农村生活,物质贫乏,猪肉要好久才买一次。那时能吃得上的肉类就只有猪肉和鸡肉。
现在生活富裕了,物质丰富了,每餐都能吃上肉,但我们深知食物来之不易,早已养成节俭的习惯,吃多少买多少,厉行光盘行动。
来源:云浮日报
作者:黄友梅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