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兴县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务实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各镇村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从弱到强,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跑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组织引领,让村级集体经济“动”起来
现任东成镇都斛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李文杰原外出广州务工,2020年换届回乡担任村支书。在乡村振兴路上,这位“80后”大学生村支书从不懈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珠三角地区工作经验,带领“两委”干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基层最前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两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30万元,5年内翻了4倍多。”李文杰说,2016年,都斛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6万元,曾是全镇唯一的省定贫困村,面对这一窘境,村党总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共建”“村企结对”“村社联动”3种产业发展模式,坚持“支部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大力发展东利渔业、巴西柑种植基地、沃田蔬菜种植基地等农特项目,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都斛村党总支部以“‘党建+产业’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速增效”作为“书记项目”,盘活23亩撂荒土地流转给沃田蔬菜种植基地扩产提能,并助推基地成立党支部和合作社,吸纳60户村民入股,带动50多名农民“家门口”就业,每年基地交给村集体土地租金就达15万元;同时,村集体还注资15万元入股东利渔业收取股金,并助力企业扩建经营,开启以股金、租金、薪金“三金模式”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大好局面,奋力谱写都斛村富美和谐新篇章。
精准施策,让村级集体经济“活”起来
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各镇村有自己的路子和妙招,通过精准施策,让村级集体经济“活”起来。
日前,水台镇杜村传来好消息——130余亩撂荒地上种植的玉米即将首次迎来丰收,昔日荒地变良田。“我们种植的这批玉米的品种俗语叫‘大碌粟’,一亩地大概能种植2500株左右,预计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经过改造,这100多亩撂荒地将彻底‘活’起来,估算收益20多万元。”杜村村支书冯冬雷笑着说道。
今年以来,水台镇通过精准施策,党员青年带头干、发动群众齐参与、促流转、引企业等多措并举,积极鼓励各村创业青年发扬垦荒精神,投身于项目建设与家乡发展中来,将荒地变为致富田、丰收田。其中,流转出杜村133亩撂荒耕地,并以“资本+村委+村民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模式,实现村民、村集体“双增收”,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
全国最大的黑彩卡纸制造企业广东通力定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堂镇西震村辖区内,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西震村党总支部主动作为,牵头与广东通力定造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西震村通过借力发展、借势突破,推动资源变资产,以闲置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找到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村企合作路径,“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的西震村,成为天堂镇擘画乡村振兴蓝图下的一个缩影。
选准项目,让村级集体经济“实”起来
今年5月,太平镇马山经济联合社与云浮市灏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标志着我市第一个高效设施蓝莓种植项目成功落户太平镇。项目首期投资约3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产值约4000万元,将大幅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壮大镇域经济。同时,项目新增就业岗位200个,便于农民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土地流转,该基地每年将为居民小组带来不少于19万元的土地租金,项目方还将从项目收益中支持马山居委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同样在今年5月,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结对帮扶下,太平镇悦塘村结合本村实际,合理利用村民小组文化楼、村委会办公场所、养老服务中心等10个公共场地的屋顶,安装铺设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乡村振兴智慧光伏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70万元,总面积达2800平方米。该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平铺方式,光伏组件容量490千瓦,按年均发电量50万千瓦时计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左右,可使悦塘村集体经济翻10倍以上。
目前,新兴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村级集体经济正朝着良好态势发展。2021年,全县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增加47个,18个村(社区)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2022年底实现10万元以上收入的村(社区)比例将有望突破70%。
来源:云浮日报
通讯员:蓝海燕 梁文诗
编辑:严靖
责编:黄泳文
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