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牛杂”“白切鸡”“清水扣肉”……9月29日,粤菜研究院天堂分院(朱所名灶)在朱所村隆重开业,多道具有天堂本土特色的美味佳肴华丽绽放,为群众呈现了一场独特的感官盛宴之余,弘扬粤菜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据介绍,粤菜研究院天堂分院(朱所名灶)主要以李少胜为首等厨师进行厨艺授课、厨艺交流切磋以及烹制极具本土特色的天堂风味的菜式供游客品尝,并将其选定为粤菜师傅“师带徒”学艺实习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100多个农户(含贫困户)就业,并通过经营乡厨工作室、销售农产品、旅游产品、租用共享厨房、土地服务咨询、线上运营等至少为村集体增加年收益约40万元,投资净利润收益率10%以上。
美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天堂肠粉”、“酸菜大肠”、“粉线糍”……提起新兴天堂镇,绝大多数人第一印象都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在天堂镇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藏着人间的最好美味。”居住在天堂镇朱所村的董阿姨告诉笔者。
近年来,天堂镇党委、政府大力弘扬天堂乡村美食文化,尤不断深入挖掘各种被遗忘的地道乡村美食,并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天堂美食品牌更深入人心,天堂乡村美食逐渐向公众展现出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效带动了天堂生态旅游的发展,成为天堂镇产业振兴的助推器。
“游山玩水到六祖,吃吃喝喝到天堂。”在新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可见,天堂镇的美食对于新兴人来说是深入人心的。因此,天堂镇利用其自身的条件成就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建设,打响天堂镇“厨师大镇”这块招牌,以“天堂风味乡厨协会”为平台,立足资源,深度发掘本地天堂风味特色饮食文化和厨师之乡文化,在朱所村建成全县首家粤菜研究院天堂分院(朱所名灶)。
据介绍,粤菜研究院天堂分院(朱所名灶)占地面积约178.3㎡,内设中西两式炉灶,设有室内室外用餐处,餐厨用具、烹饪配料一应俱全,建设遵循和谐相融、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当地岭南特色、保留较好的旧民居为基础并进行升级改造,起到古民村落宣传、传统民居保护和传统天堂风味互相促进的作用。除此以外,还通过用展柜、实物模型、图文说明等形式展示天堂风味的各种传统菜式、本地特产,优秀天堂籍厨师和天堂厨乡的发展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该分院主要以亚洲十大名厨李少胜为首等厨师进行厨艺授课、厨艺交流切磋以及烹制极具本土特色的天堂风味的菜式供游客品尝,并将其选定为粤菜师傅“师带徒”学艺实习点,以此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就业创业、行业融合三个目标,突出人、菜、店三个重点。
此外,游客可通过共享厨房享美食、植物科普园开眼界以及住风情民宿、购买土特产收获乡村游乐趣;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财产性收入,通过服务业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流动商铺销售农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村委通过吸引游客在该村住宿、餐饮、学习、游玩获得经济收益;政府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进行“带货”直播,为该村吸引游客、顾客,从而为村委、村民增加收益。
预计,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100多个农户(含贫困户)就业,并通过经营乡厨工作室、销售农产品、旅游产品、租用共享厨房、土地服务咨询、线上运营等至少为村集体增加年收益约40万元,投资净利润收益率10%以上。
“村集体这些所有的收益主要用于扶贫和公益事业,重点用于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就业服务和“三保障”,确保贫困户的稳定增收、长效脱贫。”天堂镇党委书记梁福慧告诉笔者。
粤菜师傅助力脱贫致富
食在新兴,味在天堂。
天堂镇位于新兴县西南部,地处新兴、云安、阳春三县(市)交会地带,素有“厨艺之乡”的美誉,拥有品种多样的农产品及乡土美食,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富硒土壤。全镇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盛产水稻、花生、蔬菜、水果、花卉等,并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拥有一批经济价值较高的名特优产品,闻名遐迩的土特产品有紫米、花生油、梅菜芯、咸酸菜等。
老祖宗留下了青山绿水、金银饭碗,却也需要后来人的勤勉奋斗。今天的天堂人,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丰富的美食文化和厨艺技艺继承、发扬并光大。
在早些年间,镇上大多数村民都以务农为主。“很久以前村民大多都以务农为生,还有部分村民打一些散工,生活比较困难。” 新兴县天堂镇相关负责人说,“很多人由于没有掌握技能,根本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村里大部分人只能靠种地耕田为生。”
因此,天堂镇党委、政府就开始重视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紧紧抓住广东省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的历史机遇,投入专业人才和资金资源,深入推行“粤菜师傅”工程在天堂的实施建设,以“传帮带”的形式培育出上千名厨师,涌现出陈飞等多名国内名厨。他们以其行业经历、出色厨艺,打造出了一把把安身立命的“金勺子”,也有力地推动了粤菜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以产业带动粤厨发展的路子,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聚集新动能。
依托天堂镇特有的美食历史底蕴,不仅成立了专业的天堂镇美食文化协会,还围绕着当地著名的餐饮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本土粤菜技能人才的多形式、深层次、体验式的培训教育。
“我自幼对饮食比较感兴趣,慢慢地自己开了一家移动餐饮,后来发现越来越多人喜欢这种餐饮模式,并且收入可观,就一直坚持做到现在了。”天堂镇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琼格说。
据悉,天堂镇做移动餐饮的人特别多,早年的乡厨意识到婚礼宴席这个市场后,从三三两两组队为镇内各村操办各种宴席,后来渐渐越做越大,组成各种移动餐饮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该项业务已经形成了一项完整的产业,专业提供宴席上门服务,根据主家标准,自备桌椅凳子、棚架、锅灶碗盆,并承担食材、煮菜、做饭、洗碗等全套酒席“一条龙”服务。不少村民发现了商机,纷纷选择转型,放下挖锄头,掌起了大勺,走进门槛较低、收入不低的厨师行列,谋求更好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镇总计有25家移动餐厅,平均下来每条村至少有一支移动餐饮团队,培养厨师1000多人,带动了镇内3000多人就业,其中带动贫困劳动人口100多人。
■链接:
亚洲十大名厨倾情助阵
美食文化与人文历史、风土环境和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借由美食了解地域文化是一种最直接和高效的方式,美食文化不仅可以观、赏、尝、闻,更可以被用来传播、馈赠和传递情感。
为了擦亮“厨艺之乡”品牌、提升知名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天堂镇成立天堂风味乡厨协会,整合厨师资源,助力提升厨师技艺。亚洲十大名厨李少胜作为天堂镇朱所村的乡贤,义不容辞地返回家乡,多次参与“天堂风味乡厨协会”活动,与当地厨师交流厨艺,将在外学习的厨艺与天堂风味融汇一体,创造天堂新风味。
李少胜,天堂镇朱所村人士,生于1968年,小时候经常看到叔父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耳濡目染下,也使他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年仅16岁的他,只身来到广州祥记饭店开始了属于他的厨艺生涯。为了学习各流派的厨艺,足迹遍布广州、深圳、四川、新疆、绍兴、杭州、无锡、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又漂洋过海到日本、印度、法国等地学习外国厨艺,一直是同行学习的典范。
“鲜”,是李少胜众多食客用得最多的形容词,他的农家菜与其他重油重盐重味道的不一样,注重锁住食物“鲜”气。他自成一派,以融合菜见长,菜品自成一格,培养了强大的厨师团队,创新6D厨房管理体系,在全国比赛中囊括大量奖项及荣誉。2018年荣获“国际五星总厨”、“亚洲十大名厨”称号,入选《中国烹饪大师名师百人作品精选》第十卷。2019年入选《中华美食工匠》第一卷。
值得关注的是,该镇还将“粤菜师傅”工程和当地“厨乡”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以“一门手艺带活一门产业,一个能人带活一片乡村”建立健全扶持机制,鼓励帮扶从事厨师或餐饮行业能人创业就业,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养有志于成为厨师或开办农家乐的农民和精准扶贫对象,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甚至创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孙阳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