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75后’,但是在田间和农民打交道和挥洒汗水时,感觉自己就像个‘95后’那样年轻,归根到底,热爱才是保持年轻的法宝。”这些年,在郁南县的黄皮基地里,时常可以看到杨伟成忙碌的身影。
杨伟成是郁南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郁南县黄皮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连任三届郁南县人大代表,也是一名高级农艺师。他长期穿梭于田间地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出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用农艺人的工匠精神,深耕产业,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树立了良好的匠者形象。
一颗初心献给农业
杨伟成自1996年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回到郁南县工作,用知识和汗水耕种脚下的沃土,将青春华章写在了郁南这片大地上。
多年来,杨伟成积极参与科技示范服务,致力农技创新推广,先后完成了郁南无核黄皮营养杯苗快速繁育技术、郁南无核黄皮套袋技术、郁南县桂圩镇蔬菜水肥一体化示范与推广等多个农业新品种、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为全县的种植户、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指导及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他所推广的3个技术“蔬菜高浓度液体复合肥的推广应用”“早熟优质板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和“郁南县无核黄皮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均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他个人被授予“广东最美农技员”“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等称号。
双重身份勇挑重担
郁南无核黄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名果”,深受市场消费者青睐。每年果期大概两个月,种植技术要求高,尤其是防虫防裂果方面,果期如遇雨天便会出现裂果。针对这一情况,杨伟成提出了“郁南无核黄皮套袋技术”。该技术最大的好处是防裂果防虫害,有利于提升品质和产量,目前已在全县推广。目前郁南无核黄皮种植规模达17.1万亩,年产值约32亿元,无核黄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农业发展史也是一部种植改良史,要向土地要产量、向科技要质量,走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杨伟成说。
为让农民掌握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郁南县推行“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杨伟成便是其中一员。他不断学习求索,奔忙于单位与田间地头,开展试验实践,先后研发出“果鲜堡”柑橘生物保鲜剂沙糖桔保鲜、“桔蝇灵”引诱剂诱杀、郁南无核黄皮营养杯苗快速繁育和生草法栽培等种植技术,并深入各镇各村开展农技推广,为农户普及种植技术知识,使农户掌握新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产值。
三届代表尽责为民
杨伟成在2011年至今已连任三届县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10多年里,他跑得最勤的地方是农村,关注最多的话题是农业,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
“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技术支撑,需要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人才,我们县当前缺乏科技创新的载体和引擎。”杨伟成对科技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推动全县科技发展,他领衔提出《关于建设郁南县科技馆,助力郁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心系“三农”,保持与选民群众密切联系,进村入户访民情、在田间地头听民意,都是他的履职常态。“伟成经常到我们果场,日晒雨淋都有求必到。2021年1月霜冻,我果场的无核黄皮大面积遭受冻害,想着收成无望了,打电话向他倾诉,他立马就来到现场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让我们对被冻伤的部分进行修剪回缩,多给果地浇水,经过一年多时间,果树已现喜人长势。”建城无核黄皮种植大户李超洪满怀感激地说。
谈及今后的工作和履职,杨伟成表示,接下来,将发挥所学和才干为群众多办实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民所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郭云光
通讯员:余云锋
编辑:麦月勇
责编:胡焕红
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