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南连滩镇剪纸工艺现场见闻
破竹削萝、扎作支架、剪纸、粘贴灯裙……在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下,一个外形精美、寓意美好、人见人爱的“添丁灯”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近日记者在郁南县连滩镇剪纸工艺“百年老店”—— 五甲尾的剪纸工艺店看到的一幕。据悉,剪纸工艺是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结晶,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春节前后,是剪纸工艺店展示、销售的高峰期,不同形状的“添丁灯”“新婚灯”和“灯笼”等剪纸工艺制品,吸引摄影爱好者和周边镇村群众前来摄影、欣赏和购买。据剪纸工艺非遗传承人谢华燚介绍,剪纸工艺是祖传的手工艺,至今至少经历五代人。各种剪纸工艺成品都蕴含了不少技术含量,如每一个灯笼有48个角,每个角的角度大小如何确定都是有讲究的,角度不对是撑不起整个剪纸成品的。在各种制品中,“添丁灯”最受群众喜爱。按当地习俗,家里有新生男丁需要在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十将“添丁灯”点亮挂在祠堂直到农历正月十六“落灯”为止,意为向祖宗汇报,家里添了新丁,以此希望百千子孙“人丁兴旺”。
记者仔细观摩发现,每个“添丁灯”架身形状和灯裙样式并不完全一样,亦即找不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制品,各有各的“面部识别特征”。架身的祝福语也各不相同,大致都是象征好运绵长、人丁兴旺、健康平安。谢华燚说:“随着手工艺术的发展,现在不同形状、相同寓意的‘添丁灯’已经辐射到周边地方,成为节日乡镇一景。”
“手工剪纸是一项细致、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儿,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这种东西,我们家是祖传工艺,从小父辈就手把手教,自己亦不断探索,追求与新时代元素相结合的剪纸。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创新、发展、传承上下功夫,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剪纸工艺,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南江文化的宣传和继承中来。”谢华燚说。
连滩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精心组织如剪纸“摆展”等文化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中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推动南江文化“发光发亮”。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罗强
通讯员:高广贤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