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经常在外就餐、点外卖的人不在少数,但与此同时,慢性病队伍也是日益壮大——曾有研究发现,在外用餐的次数越多,社区环境中的快餐店越密集,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所以,不管是从健康还是营养角度,更提倡自己在家做饭。不过,小编想要提醒大家,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背后,也藏着隐患。
看看下面这些烹饪过程中的错误你犯过吗?
1
●
忌长时间浸泡、先切再洗
很多人觉得蔬果浸泡一会,或者切成小块,洗得更干净,但其实未必……
用水浸泡蔬菜的确可以去除一些残留农药、杂质,但长时间的浸泡,反而可能让一些细菌渗入蔬菜内部,造成二次污染,也会流失蔬菜中的部分水溶性维生素。
尤其是蔬菜切碎后,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被污染的机会增大,营养流失也更多,所以建议先洗后切。
2
●
忌过度削皮
而且失去表皮后,果蔬的氧化速度更快,烹饪时维生素的流失更加严重。因此建议大家尽可能不削皮或少削皮。
购买果蔬最好去正规超市或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药残留的问题。
3
●
忌流水洗生肉
只要是水花可能溅到的地方,病菌就可能传播过去,一些食物就容易被交叉污染,特别是生吃的食物,很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建议:处理生鲜食品应先用盐水浸泡10~15分钟左右,再用细小的流水冲洗,必要时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
4
●
忌切菜不分砧板
在切割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等会残留在砧板上面,部分生食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细菌、寄生虫卵。当生、熟食混切时,砧板上的细菌污染情况会更严重,甚至会连带食物一起被污染。
所以,生熟砧板分开,并且定期消毒,每半年更换一次。
来源:科普中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