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驿站
书是生活乐园
浓浓书香最是沁人心脾
日前
由市妇联、市文明办
联合举办的2020年
梅州市“十大优秀书香家庭”
推荐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魏金华家庭等10户家庭获此殊荣
这10户家庭藏书丰富
阅读兴趣广泛
读书氛围浓厚
学习成果突出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展示了我市家庭知书达礼
好学上进的良好形象
是引领和推动全民阅读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榜样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感受一番书香满溢的芬芳
市直魏金华家庭:
何以传家?唯有书香
魏金华是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家庭先祖魏士真为教育族辈自撰的对联——“创业难,守成难,处世更难,且向难中坚志节;耕田乐,读书乐,为善最乐,须从乐处用精神”,是鼓励魏金华家庭奋发上进、走出山村的精神支柱。魏金华家庭一直注重对读书的热爱、读书习惯的培养与传承,一家人都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早年家庭经济困难,在夫妻俩的教导下,孩子都热爱读书学习,考上了大学,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好转时就扩散读书之风及读书、藏书的家风。
除了藏书之外,魏金华还勤于研究、著述。近20年来,他在海内外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史料研究、藏品鉴赏文章;参与编撰、主编了《梅州侨批档案选编》等25本著作。如今,魏金华带动儿子魏洪海一起藏书、读书、写书,家里藏书达6.96万册(套),并创办了私立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市侨批档案馆、市家庭红色收藏馆,对社会免费开放。
市直刘奕宏家庭:
市直汤克勤家庭:
以书为友 终身学习
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汤克勤家庭藏书多达2000册,以文史社科类为主,兼及自然科学类,古籍甚多。他和妻子汪平秀都在嘉应学院任教,坚信“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于是,夫妻俩工作和闲暇都手不释卷,家庭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以读书为乐,经常交流读书心得。儿子汤舜从小受到熏陶,也爱读书。
汤克勤勤于著书立说,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研究》《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和五十余篇散文,出版学术著作5部。2019年底起在《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开辟学术专栏“梅州诗人与梅花”,弘扬客家文化。汤克勤和汪平秀合作编著的《古文鉴赏辞典》,获得了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
汤克勤夫妻经常在课堂、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上热心推广读书经验,并邀请朋友和学生来家共同研读,探讨问题,不定期约朋友去新书华店、嘉大图书馆、剑英图书馆读书,带动了周边家庭读书学习。
市直房凤娜家庭:
风景这边“读”好
梅州市学艺中学房凤娜的家庭是“教师—公务员”组合。她和丈夫黄立基以书缘结姻缘,结婚16年来,从伙食费里抠出买书钱,广搜博罗,藏书过万,购书款超20万元。夫妻俩坐拥书城、手不释卷;全家书海消遣、身心愉悦。为助建“国家一级馆”,房凤娜家庭多次向梅州剑英图书馆匿名赠书,曾一次性向梅州市委宣传部机关文化室捐书300册。
房凤娜和黄立基一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金句勉励自己: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尤其房凤娜,始终秉持一种“在好书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初心使命,选择与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趣味的书来读,还带动周边的老师同学一起速读泛览、慢读细品。近年,她为全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和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初中语文班学员开设“经典阅读”专题讲座,得到一致好评。黄立基从事理论工作多年,主持出版了《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绿色崛起》《崇商论道》《日行一善》等读本10本。在夫妻俩言传身教下,女儿黄书田在2017—2018年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获一等奖。
市直刘晓红家庭:
以书作枕“税教”香
刘晓红是梅州市梅江区梅师附小的一名教师,丈夫罗明锋和女儿罗玥都在税务系统就职。作为一名教师,刘晓红深刻体会到读书对个人修养、增长知识、孩子成长、家风传承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家里建立了“鸿儒轩图书室”,约有书籍2000多册。
刘晓红和罗明锋相识于梅师附小,两人因共同爱好——看书而相知相爱。自从1995年组建家庭以来,夫妻俩把阅读因子植入其中,并不断用心打造,让小家浸润书香。30年来,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刘晓红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教辅类、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方面的书籍,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先后获得市区先进教师、优秀辅导员、高级教师等称号。罗明锋虽已转行20多年,却始终保持爱看书、爱思考的习惯。到如今,夫妻两人也时常交流读书心得、评论时政大事。女儿在书籍的浸润下,有很强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知识面宽,学习成绩优秀。刘晓红说:“我的‘税’‘教’家庭将书本长伴,让日子过得更香更甜。”
梅县区吕解方家庭:
传承爱读书的好家风
梅县区梅南镇人民政府退休干部吕解方的家庭读书史可以上溯至上世纪的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吕君伟成为梅南中学第一位校长,在父亲的影响下,家里姐妹兄弟四人从小都爱读书。“那时候家中房屋很小,只有两间房和一间灶房,父亲仍在狭小的房间里钉了两个书架,大约放有五六十本书,哥哥姐姐看后,我也跟着阅读。”1965年,吕解方考上了东山中学,在语文老师曾逸山的教育引导下,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
如今,吕解方的家庭藏书有近510册,包括中国四大名著、历史小说、唐宋诗词等。除了一直保持的藏书习惯,读书也已经成为吕解方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儿女在工作岗位上仍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用书中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用书中的情趣缓解工作的压力;而他的孙辈们不但读纸质书籍,还看电子版的书,爱读书、勤读书的良好家风在这个家庭代代相传。
兴宁市王伟燕家庭: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籍真的是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我们一家都喜欢阅读书籍,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汲取知识,享受快乐。”兴宁市第一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王伟燕说,因为喜欢读书,家里有藏书2000多册,并专门布置了一个书房,书房西边的整面墙打成了书柜,便于家人进行学习阅读。通过书籍这座桥梁,经常有左邻右舍来家里借书、谈书,彼此之间的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王伟燕和她的丈夫一直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因为职业的缘故,夫妻俩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与交流成了家庭共同的爱好。通过阅读,夫妻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两个人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夫妻俩有20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多节教学录像课被评为广东省“优课”,均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
平远县钟金红家庭:
活到老学到老
大埔县杨佐君家庭:
谨遵先辈教诲 传承良好家风
丰顺县钟奕达家庭: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茶余饭后,睡觉之前,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已经成为家里日常的读书氛围。”丰顺县龙岗中心小学马图小学校长钟奕达说,他和妻子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长期扎根山区教学,在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二十多个春秋。因为学校工作与书籍有不解之缘,除了自身喜欢阅读之外,他更是将读过的书籍收藏起来。“长年积累下来,家里已经成了一个小型家庭图书馆,一家人不仅平时浸染在书山文海中,养成了热爱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还传承了坚持藏书的传统。现在家里有藏书1300多册,部分图书在书柜上摆放不下,我们就用纸箱分类收集。”
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肯定会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氛围。“在家里我们通过收藏书籍、树立典范、言传身教、亲子阅读等方式,坚持创设家庭阅读的条件和能力,加强家庭的阅读氛围和阅读兴趣。”钟奕达介绍,家里会时不时举办家庭比赛,通过有趣的互动来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加深孩子对阅读知识的掌握,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 新
审核:胡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