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石镇的狼尾草种植基地,一望无垠的牧草长势良好,绿意盎然。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习绪正在基地除草、追肥,干劲十足。林习绪几年前因为眼疾,生活陷入困顿。2017年,该县引进企业在东石建起牧草基地,林习绪作为帮扶对象,成为基地的员工和“小股东”,最近摘掉了“贫困帽”。
东石镇汶水村村民林习绪告诉记者,将他们农户土地流转集约,每年的租金在12月底就发放出来了,让农户的收入比较可观。加上有时候公司要人力帮助的情况下,就来这里务工几天,多一笔收入。
据介绍,该基地面积1300亩,生产的牧草主要供应粤闽赣地区周边养殖场,通过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发放年收益金等扶贫模式进行帮扶。
梅州彧园山仁公司负责人说,带动贫困户土地入股进行保底分红,带动农户有1250户。
在省定贫困村蕉岭新铺镇金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建文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发展了起平菇种植。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植了2000包平菇。
贫困户林建文对记者说,举办平菇的种植培训,村里和南沙区(驻村工作队)发菌包给我们,帮我们联系好家庭农场,产销对接,使我们后顾无忧。
南沙现代农业集团驻金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裕新称,发挥产业的“造血”功能,增强群众持续发展的后劲,巩固好提升好脱贫攻坚的成果。
此外,我市充分发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通过“园区+基地+贫困村+贫困户”模式,以16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涵盖了8个县(市、区)73个镇,覆盖行政村826个,带动15570户贫困户脱贫;110个贫困村还以资金入股广梅产业园,按照固定收益率分红,每年可获得400多万元收益。
据了解,至7月底,全市累计筹集精准扶贫资金39.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8万个,参与贫困户2.58万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达到脱贫退出标准、34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来源:梅州微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