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最新提醒!这些地方别去!这些人只放一天假......

2020-09-29 09:50:58 

今年国庆中秋节双节合璧,可以连休8天!休假计划安排好了吗?


以下这群人的假期计划可能要搁浅了,因为他们节日期间只能休一天假......


另据外交部最新提醒,国庆中秋假期尽量避免非必要跨境旅行。


多所高校通知:中秋、国庆放假一天!


日前,多所高校发布国庆中秋放假安排。


河北师范大学9月2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10月1日(国庆节、中秋节、星期四)放假一天;国庆节部分假期时间调至寒假。


石家庄铁道大学国庆节、中秋节放假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星期四),仅放假一天。


10月2日、10月5日至8日按照正常工作日上班、上课。9月27日(星期日)、10月3日(星期六)、10月4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无教学任务的师生正常休息,国庆节、中秋节部分节假日调整至寒假。


9月6日,长春大学发布的《关于2020年秋季学期作息时间调整及国庆节、中秋节放假有关事宜的通知》显示,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放假安排为:10月1日放假休息,10月2日至8日按照教学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正常上班、上课,其他放假时间顺延至秋季学期结束后的寒假,寒假放假时间相应增加。


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也对假期安排作出调整,10月1日(周四)放假一天,期间的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课,周末安排休息,与此同时,寒假也有所提前或延长。


外交部提醒:国庆中秋假期尽量避免非必要跨境旅行


外交部领事司28日通过“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提醒,当前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中国公民海外出行仍面临较大健康和安全风险。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外交部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要密切关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发布的安全提醒和海外疫情信息,充分评估当前国际旅行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滞留国外、隔离期长等严重风险,坚持“非必要,不旅行”原则,在国内的尽量避免出国旅行,在国外的尽量避免跨境流动。


确需出国的留学、经商、务工等人员,妥善安排个人行程,关爱自身健康安全,行前务必详细了解目的国入境、中转、疫情防控等政策,充分掌握疫情防控与健康知识,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海外中国公民如遇紧急情况,可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86-10-59913991。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重点提示:假期可正常安排国内旅行


9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旅行卫生重点提示》,其中明确指出,当前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游,可正常安排国内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


以下为重点风险提示:


1、2020年国庆中秋期间我国境内旅行需要重点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食物中毒。


2、目前我国境内各地均为新冠疫情的低风险地区,可以正常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同时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口罩等物品。旅游期间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勤洗手,密闭和人群密集处佩戴口罩。


3、目前处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出入境前后可能最长需28天的隔离观察,会严重影响短期跨境旅游的体验。


4、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病、食物中毒。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假期出游如何防护?


目前正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仍然存在。同时,夏秋之交的季节特点,既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与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又存在登革热、食源性疾病等疾病的威胁。因此,不管外出旅行、聚会还是居家休息,都要做到放假、防护两不误。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送上“防护指南”,为假期健康保驾护航!


1、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


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口罩,并配合、遵守交通部门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和要求;尽量少触碰公共物品,勤洗双手,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2、去景点游玩应如何做到科学防护?


提早了解景区限流、预约等资讯,准备好健康码;尽量选择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游玩时应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口鼻;随身携带口罩,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和人员密集场所自觉佩戴;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3、若在旅行中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该如何处理?


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4、旅行归来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保存好各类行程票据和电子消费记录以备查询、追溯;回沪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自主健康观察时间为14天;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至附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5、参加聚餐聚会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牢记个人卫生,勤洗双手;注意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大声喧哗;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有度;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6、在餐厅用餐,需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选择间距较大、通风较好的位置落座;二人以上合餐时应使用公筷公勺;建议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子化支付方式。


7、居家时多久需要开窗通风一次?


开窗通风是降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温度适宜或条件允许时可保持开窗通风,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可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或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确保室内外空气充分流通和交换。


8、假期里应注意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食品,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食材;生熟要分开,接触生鲜食材前后都要洗手;海鲜水产和肉蛋类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不食用野味;水果尽量削皮,蔬菜避免生吃。


9、旅行在外,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可分为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动植物天然毒素等。假期期间,一些地区气温仍较高、湿度大,适宜微生物增殖,且旅途中人们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易发生微生物食源性疾病。


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就诊。


10、假期全程宅在家里,这样总没问题了吧?


居家休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静动结合”。在这秋高气爽的天气里,不妨利用难得的假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出出汗,减掉小肚腩;假期中也要保持规律作息,牢记熬夜追剧伤身体,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均衡。

4444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综合 新华网、东方网

热门评论
打开兴宁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
节前最新提醒!这些地方别去!这些人只放一天假...... 2020-09-29 09:50:58
余其豹在检查节日安全工作时强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疫情防控措施 2020-09-28 21:37:25
兴宁市委审计委员会:推动新时代全市审计工作实现新作为 2020-09-28 21:31:06
“双节”出游,消防安全意识不能降! 2020-09-28 21:26:40
大国点名 没你不行!全国人口普查来了! 2020-09-28 21:18:52
余其豹:以“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2020-09-28 15:51:23
兴宁市举办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 2020-09-28 15:42:01
宣传打头阵!兴宁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火墙” 2020-09-27 11:04:12
张文宏: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 2020-09-27 11:02:13
定了!中共兴宁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10月9日在兴城召开 2020-09-26 21:25:33
没看够啊!下载个兴宁发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