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保持兴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一幅抓紧农时忙生产的春耕备耕图已在兴宁各地农田上缓缓展开。从农资供应、田间管理,到防灾减灾、创新升级,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有序推进农业生产。
▲田间地头,农民忙着犁田翻地,备战春耕。(钟幸钰 摄)
乘春风赶农时
稳中有进谱新篇
粮食生产好不好,不仅关系着我们的口粮、饭碗,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作为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的兴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不利的环境,兴宁“19香”丝苗香米年亩产1300.12公斤,创下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世界纪录。不仅如此,兴宁粮食生产也再次迎来丰收:粮食播种面积为65.55万亩,总产量达30.12万吨,实现了稳中有增、稳中向优,为兴宁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对于农民来说,稳住粮食种植面积,就稳住了丰收的基础。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志高表示:“今年兴宁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去年将有小幅增长。”
稳面积,不误农时抓春耕。在兴宁市大坪镇的田间地头,一辆辆农机驰骋在农田里,翻整地块、松软泥土,为下一步的育苗插秧打下基础。兴宁市润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告诉记者,今年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数量更多,农田面积更是扩大了几百亩。
“今年合作社在大坪镇的地约有8000多亩。”罗新辉说。李志新所在的辰兴合作社今年的农田耕种面积也达到了4000多亩,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亩。
逐年扩大的面积,农民种粮信心强干劲足,得益于一系列的好政策。近年来,兴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多种鼓励政策纷纷出台。兴宁市政府更是出台了推进土地流转及复耕复种奖励政策,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
种粮大户之间的联农带农效应也极为显著。2017年,在罗新辉的影响下,陈洪清开始跟着规模化种植丝苗米,并成立了兴宁市汇洪盈专业种养合作社,成了种粮大户。在黄槐镇禾村村,兴宁市汇洪盈专业种养合作社还和兴宁市黄槐镇山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起了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基地建成后,在促进当地农产品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就地就近带动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让地方政府抓粮有动力、有干劲。同时,也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完善最低收购价和生产者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这更是给“十四五”时期兴宁粮食生产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绿油油的秧苗。(钟幸钰 摄)
备耕有序推进
为生产提供保障
如果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那么种子便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抓住这两个关键,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谷种全都已经到位了。”罗新辉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年,他早早地就向全国各地订购了优质稻种。“我们都是合作社同意大批量采购种子,首先运输上有保证,其次价格也可以比市面零售价下浮25%。而我们给农户搭配发放指定种植的品种,这些品种适销对路,销售价格也常常比农户自主选择的品种要高。”
“现在农户也会先去我们田里看,哪些品种种得好,也会主动跟我们说想要种什么品种。”农时不等人,早在春节假期还未结束,李志新就已经忙着与找他订购稻种的农户对接。“袁老科研团队推行的水稻良种及林青山科研团队研发的香稻颇受欢迎,很多人找我订购,我们会继续推行种植,但毕竟稻种数量有限,考虑到耕地轮耕轮作等多种因素,我们会给农户搭配不同的优质稻种。”李志新说。
走进新圩镇崇上村种粮大户廖伟仟的农田,嫩绿的秧苗为水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年廿九落下的秧苗,还有十来天就可以插植了。”廖伟仟告诉记者,他从2014年便开展了托管托种托收业务,所以每年都会提早一点抢抓农时备耕。
同样忙于春耕备耕的还有各间农资店。位于兴宁市官汕一路的兴城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宁江综合门市里,成箱的肥料、农药堆满了整间门店。“目前,农户已经开始陆续订购农资,有需要的农户打通电话就能订货。”门市负责人谢映波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他们就陆续开始储备农资,接下来还会密切关注农资需求变化情况,保证农户的春耕生产需求。
为做好春耕备耕,兴宁早计划、早安排、早储备。日前,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2021年春耕育秧暨2020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座谈会,提早部署今年早稻春耕备耕工作。根据天气情况,兴宁市农业农村局更是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并派遣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指导农户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并做好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各种农资供应到位,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
坚持守正创新
奋勇向前促发展
如今,提升质量,“吃得好”成为新潮流。
兴宁处于梅州富硒地带,三分之一以上耕地土壤属高硒土质,是生产富硒大米的优质基地。近年来,兴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栽培新技术,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水稻品质明显提高,所生产的优质大米供不应求,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也被列为2019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兴宁丝苗米品牌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成功进入广州农商行等部分高端渠道市场,市场价达到8-12元/斤。“丝苗米耕种面积约占比8成。”李志新告诉记者,他对丝苗米的市场前景信心十足,今年将继续深耕新品种的优质丝苗米种植,把兴宁丝苗米产业做强做大。“筛选出最适合兴宁种植的丝苗米,米不仅要好吃,形状也要好看。”为了这个目标,不少种粮高手、龙头企业以及新农人,都在不断努力着。“大约是2019年,我们发现大米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送礼佳品,寓意‘有米’,意头好,大家又喜欢。既然是礼品,那么包装就是吸引人购买的重点,所以我们也正在往包装产品设计方向的路上发展。”罗新辉补充说。
2020年10月,兴宁举办了广东首届高端优质籼稻品种展示暨交流培训活动,来自省内外的160多位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品“米”论“稻”。“今年还要继续举办。”罗志高表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加快兴宁高端优质籼稻品种推广积累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种植品种的改变,也促催着生产向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一台拖拉机一天能犁地40-50亩。”“我们现在可以靠雾炮机来喷洒农药,射程范围是50米,方便快捷。”种粮大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插秧机、施肥机、雾炮机、烘干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放眼兴宁,农业生产在悄然改变,“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
“我们大力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2020年兴宁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1.33万千瓦,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4.85%。”罗志高介绍说,目前兴宁全市机种方式向机插秧、机直播、飞播等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烘干仓储装备全面全程机械化产业链提升。依托现代丝苗米产业园建设,更是不断推动兴宁水稻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我们将继续完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仓储和冷库冷链等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大力培育农特产优质品牌,借助农电商等电商平台和专属营销渠道,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兴宁农产品知名度。”罗志高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旧聚焦“三农”工作,他们将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兴宁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作出新的努力。
来源:掌上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