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广东省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等文件关于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具体要求,8月份以来,市卫健局共组织市卫监所举办了6期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工作培训班,全面启动我市国家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
培训班由市卫监所业务骨干现场授课,全市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共计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从最基础的职业健康相关概念展开,引用了大量的题材,结合鲜活的案例分析,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点围绕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目的、监管内容等方面进行讲解。据市卫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训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我市职业卫生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机制,以合理配置职业卫生监督资源,提高职业卫生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接下来,市卫监所将在卫健局委托执法权限范围内积极履行职责,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努力实现风险降级、降类。
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旨在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聚焦高危企业的危害治理工作,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风险,将用人单位分为甲类(高危单位)、乙类(中危单位)、丙类(低危单位)。用人单位按照《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自查和风险评估指南》对企业自身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的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0、Ⅰ、Ⅱ、Ⅲ、Ⅳ级,其中0级风险级别最低,Ⅳ级风险级别最高)。同时,以高危高风险用人单位为监管重点,根据用人单位分类分级情况,实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差异化“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执法方式。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古荣欢
审核:胡 兴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