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已进入“龙舟水”时节,西南暖湿气流(南海季风)易引发持续性、极端性强降水,从而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近几年来,我市每年都有报告受雨水影响、造成较为严重的山体滑坡事例,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将农户的房屋整体推倒。对此,正确应对雨水季节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当前政府和群众,特别是山区的削坡建房户亟需加强的工作。
一般来说,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数天、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兆是清楚的。如山体突然出现裂痕,山坡的泥石突然下落,或者原来有裂痕出现扩大等,都意味的山体滑坡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此时应该尽快将受影响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对于山边居住的群众来说,在强降雨天气,要尽量选择靠外边的房间居住;一旦发现周围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时,要抓紧时间撤离,万万不可为了抢救财产而延长驻留时间。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相关专业人员提醒:
一、削坡后要护坡。梅州市农村绝大部分建房户削坡后未采取护坡措施,是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如果削坡后能够采取降坡减载、压脚、坡面防护、筑挡土墙、挖排水沟等护坡措施,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都可以消除。
二、雨季住下堂。农村住房一般都分上堂、下堂。崩塌、滑坡发生时,首先冲倒的是靠近后坡的上堂房间。为安全起见,在每年的雨季,全家人应搬到下堂房间居住和生活。遇到异常情况应果断撤离。
三、较大规模崩塌滑坡发生之前,一般都会先有小崩小塌发生。下雨时发现屋后有泥土崩落,很可能是大规模崩塌滑坡发生的前兆,千万别前去清土。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撤出所有人员。
四、崩塌、滑坡灾害主要是由降雨诱发,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遇到大暴雨等成灾概率较高的灾害性天气,应该主动采取避让措施。
【小编的话】希望各乡镇(街道)、政府部门加大对预防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城乡一线》节目组
编辑:古荣欢
审核:胡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