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其豹就做好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总结成绩、坚定信心,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近三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建成一批新亮点、创造了一批新经验,初步实现“三年大进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新”:
一是产业发展有新优势。
初步形成了兴宁鸽、丝苗米、梅州柚、油茶、茶叶、生猪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其他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是环境提升有新亮点。
大力推进“两美”行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四小园”建设,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向好;
三是农旅结合有新进展。
我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生态旅游农业,推进农旅融合加快发展。
四是文化传承有新气象。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抓文化重导向,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五是党建引领有新成效。
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立组织振兴等十个专项组和办公室,统筹推动全市乡村振兴。
二是深化认识、抢抓机遇,谋划推动乡村振兴新发展。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增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牢乡村振兴发展“信念塔”;要深刻理解重要文件的政策精神,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接转化,点亮乡村振兴发展“指路灯”,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行稳致远。要全面认清乡村振兴工作新形势,全力以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加快从驻村帮扶向驻镇帮镇扶村转变,找准乡村振兴发展“落脚点”,用心把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唱出气势、唱出精彩!
三是聚焦重点、尽锐出战,合力干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要聚焦“稳”的机制,坚持有序平稳过渡,建设监测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打造“有保障”的乡村;要聚焦“旺”的产业,全力打响“兴宁鸽”“梅州柚”等品牌,持续建好丝苗米现代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大力抓好水田耕地违法占用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水田垦造等任务,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打造“有财力”的乡村;要聚焦“美”的生态,加强统筹规划和乡村整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打造“有颜值”的乡村;要聚焦“厚”的文明,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建强乡村振兴堡垒,完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打造“有秩序”的乡村;要聚焦“强”的人才,实施“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同时强化保障,支持联合培养,打造“有能力”的乡村。
四是党建引领、锚定目标,勠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马上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各类乡贤等参与乡村振兴,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振兴事业;要进一步用好政策资金,探索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的路径和方式,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比例用于农业农村政策,引导更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向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