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青少年伤人、自伤甚至是轻生的悲剧时有发生。那么,青少年普遍会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本人、学校、家庭又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一小的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冠萍。
孩子们要想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卫生素质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
二级心理咨询师 市一小心理教师 吴冠萍:
青少年学生因为要学习、要考试,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考试压力,会产生厌学情绪。第二个就是来自家长的压力,因为跟家人的沟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他们会对家长产生不信任的情绪。第三个,本身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电子产品流行,手机、电脑、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太大了,所以也会因为这些产生很多不同的情绪。
研究表明,父母基因与成长环境的交互是很多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吴老师不主张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惩罚,更建议家长与孩子进行平等、友好的沟通,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二级心理咨询师 市一小心理教师 吴冠萍:
首先要达到无条件的接纳,尊重和爱,最主要的是倾听。听他们说什么理解他们说什么,不要自己先下定论。平时我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多学习一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你的孩子有助于你们的沟通。如果孩子觉得压力真的非常大,尽量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采购,聊天晒太阳,还有鼓励他出去跟朋友去说说话,走走亲戚,这些都是可以的。
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二级心理咨询师 市一小心理教师 吴冠萍:
小学阶段来说,分低龄段的孩子和高龄段的孩子,低龄段的孩子,他能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最主要的是监护人要尽力的去引导他,教会他这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和途径。高龄段的孩子,因为本身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跟他说,你去找找好朋友聊聊天,喝喝奶茶,逛逛街,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运动,然后晒晒太阳。
小编的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记者:王磊、建文
编辑:古荣欢
审核:胡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