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惠州打拼生活的刘苑红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反哺家乡的情怀,毅然踏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贡献巾帼力量。
盛夏的新圩镇大村村,骄阳似火,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又到了四季美每月一度的工作总结暨工资发放的日子。看着村民脸上挂满的笑容,刘苑红心里满是欣慰。如今掐指一算,她已回到大村近3个年头。
时间回到2017年。为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在惠州打拼的刘苑红放弃城市优越生活,带着反哺家乡的情怀,回到娘家兴宁市新圩镇 大村村,开启了农村创业之路。
刘苑红:
因为大村是我的娘家,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在惠州生活20年了,一直在惠州做生意,挣了点钱,就想能不能回到老家做农业,把我们村民、贫困户、残疾人等带动起来。
创业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回到大村村时,由于不懂农作物、不会干农活,刘苑红还是适应不了农村的环境。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刘苑红一边耐心地跟村民沟通,流转项目用地,还一边不断地学习农作物种植知识。短短数月时间,刘苑红就流转了1000多亩山林荒地,并亲自带领员工到山林田间开荒,将荒地变成良田。
刘苑红:
回来以后,感觉做农业都是很难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家人都在惠州,我一个人在这里。有时生病,或者委屈的时候都会想,我干嘛要那么辛苦,干嘛要回来,晚上也偷偷地哭过。后来自己又想,人家行为什么我不行?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第二天起来又带着大伙一起努力干活做事。
三年时间里,刘苑红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元,创建了兴宁市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天兴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并组建了梅州市春花秋月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迅速建成了220亩无花果基地,1000多平方米鸡枞菌厂房,170亩红薯种植基地、350亩高山油茶基地以及150亩鸡禽养殖基地。
刘苑红:
把产业做起来,做出品牌,走出兴宁走到珠三角去。到现在为止,大村的农产品已经卖到珠三角地区了。
1
天河区沙东街道办驻村第一书记 郑狄杰:她刚回来的时候先发展无花果产业项目,来开荒的时候找村里协助一些事情,我们刚好在这里扶贫。我们是看着她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的。
刘苑红发展的众多农业种植项目,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村民创造了稳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据统计,2019年,大村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1000元向集体年收入20万元的跃进,同时带动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多元。
1
大村村党支部书记 廖庆文:刘苑红回来后,带动安置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基地就业,每天有20到30人到基地做工。
63岁的贫困妇女廖定英,就是刘苑红充分发挥“致富女能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行“手把手”帮扶的典型。在四季美公司,廖定英不仅学会了鸡枞菌种植技术,还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里养鸡增收脱贫。
1
村民 廖定英:一个月工资有3000元,在家里还养了200只鸡。现在养了鸡也不愁卖,四季美公司会给我们回收,每年有5、6万左右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
张进平因身体残疾,无法出外打工,平时只能在家养鸭子来维持一家人的全部生活开支。刘苑红获悉情况后,跟村干部一起登门探访,并聘请张进平两夫妻到公司上班,让一家人有了稳定收入。
刘苑红:
进平,(我们)四季美回来创业,企业也慢慢做起来了,有无花果、黑皮鸡枞菌,还有天兴养殖场。但是我想,天兴养殖场就更适合你们两夫妻。你们夫妻一起上班,也没那么辛苦,本身你家也养了鸡鸭鹅。你们两夫妻一个月5000元,来负责这个养鸡厂,可以吗?
如今,刘苑红这样有爱心、有能力、有想法的新型职业农人,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为兴宁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记者:赵玉龙、刘建欣
编辑:李 新
审核:胡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