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广袤农村从“一村美”向“连片美”和“全域美”转变,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乡村田园画卷。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秀丽的合水水库之滨,一个以“荔枝”为主题的公园如珍珠般洒落其间。园内,鸟语花香、环境幽雅,一座极具“科技感”的书吧点缀其中,幸福的笑脸写在前来感受浓浓书香、体验优美生态的师生和市民游客的脸上。
【市民:感觉这边环境特别好。】

【市民:空气好,环境好,有新鲜感。上次来过一次,看到很好,这次又来。】

【市民:大家有休闲的地方,真的很好。】
据介绍,这片有着60多年树龄的荔枝林由于果树老化、结果稀少,一度成为废弃之地。合水镇按照尊重现状、因地制宜的原则,投入500多万元把这块约12公顷的荔枝园打造成生态休闲公园。
【合水镇党委书记赖建文:
整个荔枝公园我们分为两大片区,一个是休闲片区,一个是生态片区。生态片区就是保持原有生态这一块,尽量少破坏;在休闲片区能够让群众深入荔枝树林里,去亲近自然。】
走进龙田镇金星村,主干村道平坦宽阔、一尘不染,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一片碧绿的蔬菜基地与白墙青瓦的客家民居交相辉映,成为村庄一道靓丽风景线。

【村民:以前都是破破烂烂的,现在新农村都搞好了。】

【村民:猪舍那些,都拆完了,都搞得干干净净,挺好的。】

【金星村党支书廖胜辉:
那个观光大道每天晚上7点多钟最起码几百人在哪里散步,去广场走走,活动。】
合水荔枝公园的华丽转身和金星村的美丽变迁,都是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精美农村中的一个缩影。

我市先是在龙田、合水“两镇八村”建设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投入一亿多资金,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画卷。去年开始,又在新陂、叶塘开展“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建设。
在省道226线叶塘镇段,深圳返乡市民罗先生正与发小骑行欣赏沿途的青山绿水、白墙青瓦的客家民居等田园美景。这条投资2900万元、全长3.5公里的麻岭河景观带串连起了温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人故居等资源以及丝苗米产业园,一河两岸景色美不胜收。

【返乡市民:沿观光路走一下,挺好、挺好,搞得很好。】
【村民:以前这里都是泥路,小路、泥路,现在都是水泥路了。】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垃圾处理和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等“三大工程”,调动全市力量共建新农村。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小芬:
第一是以点带面抓试点;第二是线面结合抓亮点;第三是比学赶超抓全面。通过以上三个方面,逐步实现点上出彩、线上呈景、全面美丽的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还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方法。如某个自然村做好了新农村规划并筹备了20万元资金后,政府将根据实际再奖励20万元建设资金。

【兴宁市委副书记何志平:
第一批的时候有200多个自然村申请,结果我选了74个来实施,撬动了3000多万老百姓的自有资金。目前全市反映效果良好,也是解决“干部在做,百姓在看”的问题,让老百姓的观念转变过来,积极性调动起来。】
如今,我市正处处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乡村处处皆胜景,让人流连忘返画中游。一座座白墙青瓦的农家村落,一个个绿树环绕的农家小院,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成为兴宁市打造精美农村的真实写照。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梅州台、兴宁台
编辑:肖晓霞
责编:张翔
审核:廖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