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市以培育新乡贤等在内的人才振兴为突破口,培养新时代精勤农民,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兴宁新农村建设,带动村子活了,农民生活变好了。

走进位于水口镇水洋村的冠城生态农业金柚种植基地,黄澄澄的金柚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在紧张采摘。这对受家乡良好创业环境吸引,从福建返乡打造梅州柚基地的夫妇告诉记者。

【冠城生态农业总经理 刘道怀:
我老婆叫刘琴,我叫刘道怀,共同来经营这个梅州柚,所以就注册了“琴怀柚”,示意着我们对农业的一方情怀。】
如今,“琴怀柚”成为我市的知名品牌,大部分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并带动当地3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四季美农业董事长刘苑红也是一位颇有魄力的“新农人”。在省定贫困村新圩镇大村村、水口镇河口村,她建立的无花果、红薯、食用菌等基地达2500亩,带动农户大力发展种植产业。

【四季美农业董事长 刘苑红:
(贫困户)33户就跟着我们一起(种植),还有9户就是入股到我们的合作社里面,一个月3千块钱工资。】

【新圩镇大村村党支部书记 廖庆文:
村集体经济原来1000多元,现在有20多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广州市天河区驻大村村第一书记 郑狄杰:
目前带动差不多有10个村跟这个四季美公司一起合作,有效的整合了这个土地、资源、人才、资金。】
而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的回乡创业大学生张雪莲,在创建了“梅一客”品牌后,以电商扶贫推动村村联动,辐射带动5镇13村的2380户农户进行农产品销售,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梅一客”董事长 张雪莲:
我从自己一个人回来到现在其实我们公司已经回来了很多返乡青年,类似我这种80后的已经回来了60几个人,就是因为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很多的平台,创业环境。】
在创造良好创业环境,积极推动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林美金和刘丽玲分别是从平远县和大埔县嫁到我市的外来媳妇。在参加了“南粤家政”工程的月嫂培训之后,如今她俩每月收入都在七、八千以上。

【刘丽玲:免费给我们学习的平台,给我学到很多的东西,就业工资比较高。】

【林美金:基本上我们7、8千,1万块钱也基本上不成问题。】

【兴宁市月嫂培训中心 林利芳:
送往深圳最多,上个月为止应该都有出去二三十个人。我们的育婴师有做到13000多的。】

【兴宁市人社局党组成员 邹志新:
至目前,我市“三项工程”共计培训约1.5万多人。】
此外,我市大力推行党员干部“回乡联村”和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种养大户(专业户)+农户”等产业发展形式,大力发展种养业,逐步形成东部镇以茶叶、沙田柚、李果种植为主,南部镇以无花果、蜜雪梨种植为主,北部镇以油茶、灵芝、鹰嘴桃种植为主,中部镇以茶叶、蔬菜、龙眼种植和肉鸽养殖等产业为主的发展新格局。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梅州台、兴宁台
编辑:肖晓霞
责编:陈欣
审核:廖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