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兴宁市,借助建设省级丝苗米产业园的东风,全力推动水稻生产从高产向优质转变。

在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全国劳模罗新辉正组织合作社社员在翻整土地、育秧,为今年扩大丝苗米种植面积做好准备。
兴宁市润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这个是我们催好芽的稻谷,露白以后,大部分出芽了,我们就开始播种。
由于今年气候相比往年干旱,罗新辉与其他水稻种植大户一样多采用抛秧盘育秧,以提高丝苗米的种植成活率。
兴宁市润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抛秧盘是广东目前来说使用最广、推广时间最长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农业的栽植方式。
在田间地头,兴宁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的省农科院测土施肥专家也来到现场,指导帮助水稻种植户科学施肥。
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黄旭:常年种植的情况下呢,如果通过一些土壤的改良的措施,更能够提高它这个丝苗米的产量和品质。
兴宁市三分之一以上耕地属富硒土质,是生产富硒大米的优质基地。近年来,该市通过推广优质新品种、栽培新技术,实施良种良法配套,特别是制定出台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范围涵盖大坪、叶塘、新陂、宁中、永和五个镇,种植面积约20万亩,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从高产向优质转变,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志高:以产业园为龙头带动农户扩大丝苗米种植面积,预计今年全市丝苗米种植面积13万亩,丝苗米产量5.2万吨,产值4.15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强调,要通过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完善最低收购价和生产者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
种粮大户罗新辉告诉记者,这样的好政策让他吃下了“定心丸”。他正全力推动种植向优质转变,产粮向产米转变。
兴宁市润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一亩地就丝苗米可以比常规种植杂交稻呢会多个两百多块钱。从稻子变成稻米,我们产值一亩地会多三百块钱左右。
春耕备耕一派繁忙同时,位于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总投资1.88亿元、占地面积50亩的兴宁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当中。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本月可以投入使用。兴宁正逐步成为成为面向广东省、辐射华南地区的大米产业振兴与升级的创新引领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区、生态循环与绿色发展核心示范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创新区。


来源:梅州微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