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食品频繁检出新冠病毒,还能放心吃肉吗?

2020-12-12 10:59:25 

进入冬天,新冠病毒似乎又活跃了起来。

从11月开始,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和四川均出现了本土病例。而天津和上海已完成的溯源调查显示,病毒分别源自进口北美猪头和境外航空集装器。新冠病毒的由物传人,特别是能长期存活在冷链上,成为了这个冬天中国防疫的一大考验。

实际上,此前北京新发地、辽宁大连和山东青岛出现的本地疫情源头都将证据指向了冷链环节。而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也检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根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全国至少发生了62起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情况。


最早检测出阳性的进口食品是来自厄瓜多尔的冻南美白虾,多地在这种海产品上发现了病毒。

随后,检测出新冠病毒的进口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开始是海鲜,后来牛肉、猪肉都有出现。而来源地也从起初的南美洲扩展到了五个大洲,不仅有疫情严重的印度、巴西,还有越南、新西兰这些疫情控制尚可的国家。

这些从海外输入的病毒,大多都出现在食品的外包装上。在澎湃新闻梳理的62起进口食品检测呈阳性中,有54起都是外包装携带了病毒。

但也有一些病毒出现在了食物上。12月2日,浙江玉环市的疾控中心就发现,一份来自当地菜市场猪肉摊位的进口冷冻猪肉标本,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呈阳性。

离不开的进口冷冻食品

一面是国外的冷冻食品频频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的问题,另一面则是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食品来补足国内供应的不足

根据《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在2019年,中国食品进口额高达908.1亿美元,其中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和乳品的进口额都达到了百亿美元的规模。

以大家最熟悉的猪肉为例,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的进口猪肉量一直在高速增长。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曾表示,2020年的1月到9月,中国自欧洲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07.3%。除了猪肉,预计整个2020年肉类及食用杂碎进口总量会突破950万吨,创历史新高。

很难想象这些进口食品如果暂停后,对普通人的餐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另外,综合各地检测的情况看,进口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概率其实是非常小的。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公开的数据,截至11月下旬,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

而针对这万分之零点四八的疫情风险,中国也逐渐摸索出了愈来愈细致的防治方案。

精准追踪、科学防治

北京新发地的疫情,让人类首次发现并证实受污染的食品经冷链运输,可以跨国引发新冠疫情;山东青岛的疫情,则是人类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了新冠活病毒。

在发现进口冷链食品可能引发新冠肺炎局部暴发疫情后,中国把控制由进口冷链食品污染可能引发的新冠疫情纳入常态化管理,通过抽样检测、全面消毒和可追溯管理,来进行精准追踪、科学防治

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核酸主动筛查,改进生产、加工和交易环境卫生条件,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

之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又发布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海关、交通、卫生、市场监管、地方政府及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分工被逐一明确。



在澎湃新闻梳理的62起进口食品检测呈阳性中,有近2/3发生在最近的一个月。这一方面是因为近期全球第二波疫情反弹,海外进口物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情况增多;另一方面也和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检测有关,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次数也在增加。


来源:澎湃新闻

热门评论
打开兴宁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
最新!唯一高风险区降级!现有14个中风险地区! 2020-12-12 10:58:45
外国食品频繁检出新冠病毒,还能放心吃肉吗? 2020-12-12 10:59:25
严防!新增确诊13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12-12 10:58:15
关于调整兴宁市人民医院出入口的通告 2020-12-11 22:41:32
广东何时开始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疾控专家回应 2020-12-11 12:32:12
严控!新增确诊15例,其中本土病例6例 2020-12-11 11:03:44
严控!新增确诊12例,其中本土病例1例 2020-12-10 15:45:22
成都最新通报!再增3例确诊病例 2020-12-08 14:59:35
严防严控!新增确诊12例,其中本土病例2例 2020-12-08 09:42:21
阳性!阳性!这类食品明确不得销售! 2020-12-06 16:55:17
没看够啊!下载个兴宁发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