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岗坡纪念馆
俯瞰泷州大地,群山苍翠,云雾缭绕。长岗坡渡槽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碧野之上,一头连着金银河水库,一头连着引太灌金干渠,将罗镜河、太平河的水源源不断引入金银河水库中,让十年九旱的罗定盆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被誉为“广东红旗渠”的罗定长岗坡渡槽工程,是罗定历届党委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见证,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载体,是矗立在泷州大地上的一座精神丰碑。
创造一个奇迹:渡槽规模和长度曾雄居世界第一
从罗定市罗平镇政府驾车出发,不过几分钟时间,夕阳映照下,凌空飞架的长岗坡渡槽便远远映入眼帘。记者采访时正值阳春三月,渡槽下大片观赏型向日葵正值花期,花团锦簇,形成一片花的海洋,吸引着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踏春。
站在长岗坡纪念馆前眺望渡槽,曾经参与渡槽建设的74岁老人梁坤元,仿佛又回到了40多年前:“那时候没什么工程机械,全都靠肩挑人扛,使用钢钎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建设,施工日以继夜,大年初一都没有休息!”老人是罗平镇平垌管理区茶岗村人,记者与他握手时留意到,他的手掌粗糙有力,有很多厚的茧,满是岁月的沧桑。
本报记者采访曾经参与渡槽建设的梁坤元
长岗坡渡槽因其位于罗平镇长岗坡上而得名,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誉。20世纪70年代,为彻底改变罗定城区周边“十年九旱”的面貌,罗定组织了以四个公社1万多名群众为主体、全县群众参与的建设队伍,义务投工投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掀开了罗定水利建设的历史性篇章。工程从1976年11月动工兴建,到1981年1月竣工通水,用时4年零2个月。
长岗坡渡槽包括槽前引渠、前后穿山涵洞和砌石渠,跨越罗平镇的平垌、竹围、双莲三个村,总长10.5公里,流量可达25立方米/秒。其中,建设最为艰辛部分的渡槽长5200米、宽6米、槽高2.2米,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为51米,最高高度为37米。长岗坡渡槽规模和长度在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河南鲁山县沙河渡槽建成之前,一直雄居世界第一,创造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河南林县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个奇迹。
长岗坡渡槽每年把近4亿立方米(相当于1057个杭州西湖水量)的太平河、罗镜河河水横空输送到金银河水库,使之成为罗定库容、供水量、发电量最大的水库,灌溉8万多亩农田,保障城区以及多个乡镇55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罗定盆地从此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罗定因此也先后5次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尤其令人赞叹的是,这座凝聚着罗定人心血和智慧的建筑历经40余年风雨岿然不动。沙石、水泥构筑的槽体日夜经受水流的冲刷,通水至今竟没有一处漏水。每一位到访者都会被深深震撼。
2009年,长岗坡渡槽入选第三次全国普查重要新发现,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首批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
2019年9月,长岗坡渡槽在广东省水利厅、南方日报社指导,南方客户端主办的“广东十大最美水利工程”评选活动线上投票活动中,以784142票排名第一。
2019年10月27日,长岗坡渡槽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说员谭宇麒向参观者讲述长岗坡发生的感人故事
长岗坡渡槽建设现场情景再现
建设一个基地: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的热潮。
“长岗坡精神,是红船精神在云浮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云浮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12月5日,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部署,启动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围绕“从一个红色载体到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战略目标、从一个水利工程到新时代的精神符号、从一个基地建设到撬动全域旅游的杠杆、从一个红色标杆到国家文化自信的抓手”的总体思路,把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建成集教育培训、党性修养、实践锻炼、学习交流、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传承红色基因党员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党性教育、官德修养、廉政教育及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罗定市委党校副校长黄水向记者介绍,罗定市委将学习弘扬长岗坡精神纳入罗定市及镇街党校主体班的培训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音像教学等多种形式传承长岗坡精神,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党内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通过学习教育、体验实践,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坚定信念、务实为民、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长岗坡渡槽党员教育基地邀请省委党校、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按照“挖掘优势、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长岗坡渡槽为背景,以传承和弘扬长岗坡精神为核心,建成以长岗坡渡槽纪念馆和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大楼为主体的广东省地市级传承红色基因党员教育基地,并做好党员干部学院的建设远景规划。同时借助长岗坡渡槽党员教育基地的建设,带动乡村振兴,逐步推进“五位一体”新型示范新农村建设。
“长岗坡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思想碰撞中,答案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为民精神、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渡槽流量可达25立方米/秒
弘扬一种精神:已免费接待70万人次参观
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一期主体工程概括为“六个一”,包括新建一座纪念馆、新建一条配套道路、新建一个新农村示范片区、新建一座观景塔(纪念亭)、新建一座水利博物馆、新建一段亲水栈道。目前,除水利博物馆外,其余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
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主体建筑之一——长岗坡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在这里,每名参观者都将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解说员谭宇麒介绍说,长岗坡纪念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布展,集展示展览、学习教育和日常办公功能于一体,2018年5月动工兴建,同年11月30日竣工并举行开馆仪式。纪念馆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层面积952平方米,展线长度255米。
长岗坡纪念馆每层都有一个主题,巧妙融入高新技术、多媒体,影像互动、动态画面、触屏查询,让观展实现电影的情景化、信息传播的可视化。一层主要反映历史上罗定的苦旱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治水情况;二层主要反映长岗坡渡槽艰辛建设的全过程;三层是介绍长岗坡渡槽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长岗坡精神对推动罗定新时代走向新征程的现实意义。
谭宇麒今年24岁,读大二时就入了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跟朋友过来参观,被渡槽建设者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申请来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一做就是两年。由于表现突出,现在她已成为纪念馆的专职解说员。
“作为一名95后,我从来没干过重活,体会不到建设者的艰辛。做讲解员后,每一次讲解都会给我带来心灵的触动,并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我要把这种精神向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传递出去。”谭宇麒说。
长岗坡纪念馆落成之后,曾经参与过长岗坡渡槽工程的建设者激动不已,纷纷邀朋引伴回来参观。“我给他们讲解的时候,他们会回忆当年建设的情景,回忆每一张相片,每一个伙伴,还向我讲述相片背后的故事和真相。有的人讲着讲着就流泪了。”谭宇麒说。
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带动了所在地美丽乡村建设
据统计,长岗坡纪念馆自开馆以来至2021年6月22日(其中2020年2月-6月因疫情闭馆),入馆参观人数共计703441人次,其中接待省内外单位团队组织参观共2221批、109177人次。
2019年12月,长岗坡纪念馆入选“博苑掇英——全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成果交流展”,与全国其他50家博物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展。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梁耀天
责编:黄泳文
值班主编:区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