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攻坚突破,全力以赴推动县域、镇域经济“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发出全面掀起镇域经济发展热潮动员令。全市各镇(街)迅速行动起来,做到早部署早落实,苦干、实干加巧干,各出奇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绿色蛋糕。在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过去一个月之际,本报特推出《镇委书记在干啥》特别报道,以新闻记者的视角了解各镇(街)“一把手”所思所想,见证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成效,敬请垂注。
秋日,西江水缓缓流淌,暖阳下的建城镇山水田园恬静如画,田野间、道路旁无核黄皮长势良好、郁郁葱葱,位于地心村,规划建设的706亩临港生态科技园施工建设如火如荼。
“市委提出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市委书记卢荣春在《云浮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和在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为全市镇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带来了机遇。近期,建城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决策部署,直面经济堆头小,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短板,依托人文、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将全镇划分为‘农业发展区、沿江经济带、全域生态游’三个板块,按照‘一区、一带、一游’分区布局,探索功能互补、联系密切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子。”建城镇委书记陆燕来如是说。
据了解,建城镇(古西宁县城),建于万历五年(1578年),至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南北朝、明朝、民国时期的县城,民国三年(1914年),西宁县改为郁南县,新中国成立的第2年(1950年),将县城从建城搬到都城。今日建城镇,土地面积222平方公里,是郁南县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人口4.3万人,是县定的中心镇,市定的农业大镇。
初到建城镇,正遇上陆燕来率队督查重点项目建设,据他介绍,建城镇是“名优水果”中国无核黄皮母树所在地,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等殊荣。当前无核黄皮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2.2万吨,产值5.28亿元。
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无核黄皮公园”,旨在打造集科技创新、种苗培育、现代种植、冷链物流、品牌管理和旅游休闲观光等多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硅谷”,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农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建城镇紧抓农业这个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做规划、扩面积、提质量、长链子、创品牌、出效益’的发展思路,不断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一强创多优’思路,同步提升板栗、枇杷、甜桃、粉葛、淮山等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湾区生态产品供给地,成为湾区的果盘子、菜篮子,实现强镇富民。”陆燕来说。
“建城镇有28公里长的西江河岸线,常年可通航3000吨船舶,建有码头2个,西江黄金水道优势明显,环北部湾广东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取水点落户建城地心村,是建城镇发展的重大机遇。”陆燕来表示,如何做好这篇“水文章”,是全镇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工程投资超100亿元,目前已完成回迁地征地工作,投产后每年的水资源税费约有4-5亿元。
在这篇“水文章”里,还包括加快临港生态科技园建设,打造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打造“再生能源牌”,计划引进两个抽水蓄能发电项目。盘活“矿产资源网”、发展清洁能源等,通过以资招商,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积极引进贸易、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工业振兴为支撑,以项目的有效累积为基础,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建城镇将继续推动水这一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产和生态资本,争取更多生态资源利用项目落地。”陆燕来说。
建城镇,是西宁县古县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镇内有骑楼街、文昌桥、古县衙、古城墙、官井、官道、孔庙、龙井寺、龙蟠寺等众多古迹遗址;有神仙滩、百龙沟、向阳湖、西江画廊、金菊顶等生态观光资源。
当前,该镇利用西宁文化影响力,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融合,重点打造西宁古镇特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在加强生态保护、厚植生态优势基础上,将生态优势与镇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品牌,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助力镇域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
“旅游是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是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依托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山水自然风光秀美等优势,依托黄皮文化打造果乡游,依托古镇文化打造生态游,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面繁荣。”陆燕来说。
来源:云浮日报
记者:罗强、区伟东
责编:严靖
值班主编:区云波